黑白小说网 > 八零有喜:糙汉的锦鲤小媳妇 > 第六十六章 不走了

雪后的清晨,阳光格外耀眼。看最快更新小说来M.BiQuge77.Net

苏晚醒来时,身边的位置已经空了,只余一丝温热。她披衣起身,推开窗,一股清冽的空气扑面而来。院里的积雪已被清扫出一条小径,直通大棚和坡地方向,新雪覆盖的世界,纯净得让人心醉。

灶房里飘出小米粥的香气,李桂芹正在准备早饭。春妮和秋菊、冬梅也陆续到了,工作室里很快响起了缝纫机规律的哒哒声。一切都井然有序,充满了生机。

苏晚洗漱完毕,走到院中。那块“晚衍”的木牌上积了层薄雪,她伸手轻轻拂去,露出底下深色的木质纹理。三年了。从那个绝望的夏天,到如今这个充满希望的冬日,她与陆衍,从互不相识的陌生人,成了彼此生命中不可或缺的一部分。

“站风口上做什么?不冷吗?”低沉的声音自身后响起。

苏晚回头,陆衍不知何时回来了,肩头落着新飘的雪花,手里提着个布包,里面鼓鼓囊囊的,不知装着什么。

“不冷。”苏晚笑了笑,走过去很自然地替他拍打肩上的雪粒,“一大早又去坡地了?”

“嗯,看看鸡舍防雪怎么样。”陆衍的目光在她脸上停留片刻,将布包递给她,“路上碰到货郎,买了点新花样的丝线,你看看用不用得上。”

苏晚接过,打开一看,是几束颜色雅致、闪着丝光的绣线,比寻常丝线更细,颜色过渡也更自然,正是她眼下做高级定制急需的。他总是这样,沉默地关注着她的需求,在她开口前就已准备好。

“正好缺这个颜色,”苏晚心头暖融融的,抬眸看他,“谢谢。”

陆衍微微颔首,没说什么,转身去井边打水洗手。阳光穿过云层,照在他挺拔的背影和院中洁白的积雪上,反射出细碎的光芒。

早饭桌上,气氛温馨。李桂芹说起村里有几户人家也想学着搞大棚,但担心技术不行,犹豫不决。

“这是好事啊,”苏晚咽下口中的馒头,“要是大家都有了这个进项,日子都能好过些。技术不怕,咱们可以教。”

陆衍点头:“开春后,可以组织一下,愿意学的,一起弄。”

他如今在村里说话颇有分量,这番表态若是传出去,定然能带动不少人。苏晚看着他沉静的侧脸,心里明白,他虽不善言辞,却始终心系这片土地和乡邻。

饭后,苏晚投入工作。省城的订单要求高,交货期紧,她不敢有丝毫松懈。那套“青瓷”系列的样衣,需要在领口处绣上细腻的缠枝莲纹样,极考验功力。她伏在案前,屏息凝神,穿针引线。

阳光透过糊着崭新白纸的窗棂,照在她专注的眉眼和灵巧的手指上。陆衍从门外经过,驻足看了片刻,没有打扰,只默默地将一筐新劈好的、大小均匀的木柴码放在工作室墙根,方便她随时取用添火。

晌午时分,苏晚刚完成一片绣样,准备歇歇眼睛,院门外传来一阵略显急促的脚步声。

“晚丫头!衍子!在家不?”是王叔的声音,带着几分急切。

陆衍从大棚那边闻声走来,苏晚也放下针线迎了出去。

“王叔,怎么了?”陆衍问。

王叔喘了口气,脸上带着怒其不争的无奈:“还不是刘老歪他们家那点破事!他家那个大棚,学着你们弄的,这几天下雪,保温没做好,里头的菜苗冻死了一大半!刘老歪蹲在地头哭天抢地,他婆娘坐在地上骂街,说是……说是咱们带坏了头,不然他们也不会跟着弄,赔了本得怪咱们!”

这简直是胡搅蛮缠!苏晚气结。当初刘老歪死皮赖脸来打听技术,她和陆衍并未藏私,该说的都说了,是他自己不上心,管理粗放,如今出了事,反倒来怨别人?

陆衍脸色沉静,问:“冻死多少?”

“听说投进去的本钱折了大半,”王叔叹气,“他家底子薄,这一下怕是难熬。可这怨不得别人啊!”

陆衍沉默片刻,对苏晚道:“我去看看。”

苏晚点头:“我跟你一起去。”

刘老歪家的大棚在村西头。远远就听见他婆娘高一声低一声的哭骂,棚外围了不少看热闹的村民,指指点点,议论纷纷。刘老歪蹲在棚口,抱着头,一副天塌下来的模样。

见到陆衍和苏晚过来,人群自动让开一条路。刘老歪婆娘像是找到了发泄口,猛地扑过来,指着苏晚的鼻子:“都是你们!要不是你们搞什么大棚,我们能跟着赔钱吗?这下全完了!你们得赔!”

苏晚蹙眉,正要反驳,陆衍已上前一步,挡在她面前,目光平静地看着那妇人:“婶子,话不能这么说。技术是死的,人是活的。我们当初怎么做的,清清楚楚告诉了你们,是你们自己没照看好吧?”

他的声音不高,却自带一股不容置疑的力量。那妇人被他看得气势一矮,但依旧嘴硬:“那……那谁知道你们有没有藏一手!”

“你胡说八道什么!”王叔听不下去了,呵斥道,“衍子和晚丫头的人品,大伙儿都看在眼里!是你们自己懒!下雪天连草帘都不及时盖厚实,怪得了谁?”

围观村民也纷纷附和:

“就是!自己不上心,还怨别人!”

“人家‘晚衍’大棚里的菜好好的,怎么没冻死?”

“刘老歪,快把你婆娘拉回去,别在这儿丢人现眼了!”

刘老歪臊得满脸通红,起身把他婆娘往回拽。那妇人见讨不到好,又见自家男人不争气,一屁股坐在地上,拍着大腿嚎哭起来。

陆衍没再理会他们,径直走到大棚边,掀开草帘往里看了看。只见里面一片狼藉,许多菜苗叶片发黑、萎蔫,确实损失惨重。他蹲下身,抓了把土捻了捻,又看了看棚膜和支架。

“棚膜有地方漏风没补,支架也不牢,雪压得有点歪了。”他站起身,对垂头丧气的刘老歪道,“现在哭没用。把还能救的苗扶起来,清理掉死苗。漏风的地方补上,支架加固。开春还能赶上一茬快菜,多少能挽回点损失。”

他的语气很平淡,没有责备,也没有同情,只是陈述事实和解决之道。

刘老歪愣了愣,像是抓住了救命稻草,连忙问:“衍……衍子,还……还能救?”

“死掉的救不活,没死透的还能试试。”陆衍道,“你要还想弄,就按我说的做。不想弄,趁早拆了,省得再搭进去工夫。”

“弄!我弄!”刘老歪连声道,脸上恢复了一点血色。

陆衍点点头,又指点了几句清理和补救的细节。刘老歪听得连连点头,再不敢有丝毫怠慢。

回去的路上,苏晚看着陆衍坚毅的侧脸,轻声问:“你就不生气?他们那样冤枉我们。”

陆衍目视前方,声音平稳:“跟糊涂人计较,费神。能拉一把,就拉一把。拉不起来,是他们自己的造化。”

他总是这样,看得透彻,也做得坦荡。苏晚心中那点不快,在他这番态度下,也烟消云散了。是啊,与其纠缠于无谓的指责,不如脚踏实地做好自己的事,有能力时,也不吝于伸手帮人一把。这或许就是他们能一步步走到今天的原因。

经过这一事,村里那些原本犹豫是否要搞大棚的人家,反而更加坚定了信心——不仅是因为看到了风险,更是看到了陆衍和苏晚的担当与技术。

接连几天,都有村民上门请教,苏晚和陆衍一一耐心解答,毫不藏私。“晚衍”的名声,在务实与真诚中,愈发深入人心。

腊月二十三,小年。

天空又飘起了细雪,纷纷扬扬。坡地的鸡舍里,第一批饲养的肉鸡已经可以出栏。陆衍和王叔几人忙活了一上午,将几十只肥硕的鸡装笼,准备送往提前联系好的县招待所和几家固定客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