黑白小说网 > 八零有喜:糙汉的锦鲤小媳妇 > 第六十七章 全县观摩

“晚晚姐,你看这个腰省收得行吗?”春妮拿着件刚缝制好的列宁装走过来,看到苏晚坐在靠窗的工作台前,指尖捻着陆衍昨日带回来的新丝线,想的格外入神,没有回应。最快更新小说就来Www.BiquGe77.NeT

距离那个雪夜已过去半月,生活似乎一如往常,却又有什么东西悄然不同了。

她与陆衍之间,少了那份若有若无的试探,多了几分心照不宣的亲昵。清晨醒来,他会在灶房默默准备好温水;夜里归来,她会在他换下的外衣口袋里发现几颗用油纸包着的桂花糖。没有甜言蜜语,没有海誓山盟,只有这些细碎如星的日常,将两颗曾经冰封的心,一点点焐热,融化。

春泥小心戳戳苏晚的肩膀“晚晚姐?”这才打断了苏晚的思绪。

苏晚收敛心神,笑着回应,仔细检查了针脚和版型,点点头:“很好,比上次又进步了。就是这里,”她指着腋下的一处拼接,“下次可以再往里收半指,更显腰身。”

春妮认真记下,眼睛亮晶晶的:“我知道了!晚晚姐,你说我以后能不能也像你一样,自己设计衣服?”

“当然能,”苏晚笑着鼓励,“你很有天分,只要肯用心学。”

正说着,院门外传来一阵热闹的说话声。苏晚起身望去,只见王婶领着几个面生的妇人走了进来,她们衣着体面,看起来不像本村人。

“晚丫头,快来看看谁来了!”王婶嗓门洪亮,脸上带着与有荣焉的笑意,“这几位是邻公社妇联的同志,听说了咱们‘晚衍’和‘巧手姐妹’互助组的名声,特意过来取经学习哩!”

为首的是一位四十多岁、气质干练的妇女,她笑着上前握住苏晚的手:“你就是苏晚同志吧?真是百闻不如一见!我们在邻公社就听说了你们‘晚衍’带动妇女就业、互助脱贫的事迹,非常受触动!这次冒昧来访,是想实地看看,学习你们的成功经验。”

苏晚有些意外,连忙将众人请进堂屋落座。李桂芹闻声出来,手脚麻利地端茶倒水。春妮和秋菊、冬梅也停下手中的活计,好奇地张望。

“各位同志过奖了,”苏晚语气谦和,“我们就是摸着石头过河,大家一起想办法,把日子过好一点。”

“苏晚同志太谦虚了,”那位妇联干部——姓周的主任——摆摆手,目光扫过整洁有序的院落和传来缝纫机声的工作室,“能把一个家庭作坊做到这个规模,还能带动乡邻,这可不是简单的‘过河’啊!我们这次来,主要是想了解你们这个‘互助小组’是怎么运作的?如何调动大家的积极性?技术培训是怎么开展的?”

问题一个接一个,既具体又切中要害。苏晚定了定神,结合“晚衍”和互助小组的实际发展,从最初的技术分享,到后来的订单分包、质量把控、收益分配,一一做了介绍。她没有夸大其词,也没有隐藏困难,连当初刘老歪家大棚失败反咬一口的事也坦诚相告。

“遇到困难不怕,关键是找到根源,解决问题。”苏晚最后总结道,“大家拧成一股绳,劲往一处使,日子总能越过越好。”

周主任听得连连点头,眼中满是赞赏:“说得太好了!不藏着掖着,有担当,有办法!苏晚同志,你们这个模式很有推广价值啊!”

她又详细询问了李桂芹、春妮等人在“晚衍”的工作和收入情况,听说连李桂芹这样的农村妇女每月都能有稳定且不菲的收入,更是感慨不已。

“这才是真正的妇女能顶半边天!”周主任对同来的几位干部说,“咱们回去也要好好研究,看看怎么结合咱们公社的实际情况,把这条路子走通!”

送走邻公社的参观团,王婶激动地拉着苏晚的手:“晚晚,你可给咱们村,给咱们公社长脸了!连外公社的领导都来学习,这可是头一遭!”

苏晚心里也有些激动,但更多的是沉甸甸的责任感。名声越大,责任越重。“晚衍”和互助小组的发展,已然超出了她最初的预期,成了一种可以影响更多人的模式。

傍晚陆衍回来时,苏晚将白天的事说与他听。

陆衍安静地听完,舀了一瓢水慢慢冲洗着手上的泥土,沉吟片刻道:“是好事,也是压力。”

“是啊,”苏晚倚在门框上,看着天边绚丽的晚霞,“我在想,咱们的互助小组,是不是可以再规范一点?比如,定个简单的章程,把技术培训、接单流程、质量标准、收益分配这些都明确下来,形成个可以参照的模板。这样,既方便管理,以后其他地方想学,也有个依据。”

陆衍擦干手,走到她身边,目光落在她微微蹙起的眉心上:“你想做,就做。需要我做什么?”

他总是这样,在她想要迈出新的一步时,毫不犹豫地站在她身后。苏晚心里一暖,笑道:“暂时不用,我先琢磨着把章程草拟出来,到时候你再帮我看看。”

“嗯。”陆衍点头,像是想起什么,从怀里掏出一个小布包递给她。

苏晚接过,打开一看,里面是一把崭新的、黄铜打造的——尺子?不,不是普通的尺子。它比裁缝尺更厚实,一侧是标准的刻度,另一侧却带着精巧的卡口和可以滑动的游标,做工极其精细,在暮色中泛着温润的金色光泽。

“这是……游标卡尺?”苏晚有些惊讶,她在县里百货大楼见过类似的,是精密加工用的工具,价格不菲。

“托刘师傅从省城捎的。”陆衍语气平淡,“你做高级定制,量体更需精准。”

苏晚摩挲着冰凉的铜尺,上面还残留着他怀中的体温。这份礼物,比任何华服珠宝都更让她心动。他懂她的事业,尊重她的追求,并用最实在的方式支持着她。

“谢谢,”她抬头,眼中漾着真切的笑意,“我很喜欢。”

晚饭后,苏晚没有立刻投入工作,而是拿出纸笔,就着油灯,开始梳理互助小组的管理思路。陆衍则坐在一旁,就着同一盏灯的光芒,翻看一本从县里借来的关于规模化养殖的书籍。两人各忙各的,偶尔交流几句,气氛宁静而温馨。

接下来的日子,苏晚一边忙着完成省城方经理的订单,一边着手起草互助小组的章程。她走访了王婶、张嫂等核心成员,听取大家的意见和建议,又将“晚衍”这几年积累的经验教训融入其中。

章程草案出来后,她先拿给陆衍看。陆衍看得仔细,在一些涉及风险控制和利益分配的条款上,提出了中肯的修改意见。他虽不多言,但每每开口,总能切中要害,让章程更加严谨周全。

经过几轮修改和完善,一份名为《清河村“巧手”妇女互助小组章程(试行)》的文稿终于定稿。苏晚将其工整地誊抄了好几份,一份留在“晚衍”,一份交给王婶负责的互助小组,一份送到了公社妇联林杏干事那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