法会的喧嚣如同潮水般渐渐退去,玉真观重归宁静。看最快更新小说就来Www.Biquge77.Net
前庭的士子们带着激荡的心绪与斑驳的泪痕陆续散去,唯有松柏间的清风,依旧卷着未曾散尽的烟火气,还有那弥漫在空气中的、似有若无的悲愤与沉思。
法会结束,人群已经散去。
持盈散人并未急于离开她静修的后殿小院。
她屏退了侍奉的道姑,独自一人立于窗前,望着窗外那株在秋风中依旧苍劲的古松,目光悠远,仿佛穿透了时光,回到了数十年前的刀光剑影与宫廷倾轧之中。
她之所以会如此痛快地支持这场法会,并非一时兴起,更非如外界所猜测的那般,是某种直白的政治表态。
修行多年,到了她这般年岁与境界,所谓的权力倾轧,早已如过眼云烟。
李林甫也好,太子也罢,乃至她那高踞九重宫阙的皇兄,在她眼中,都不过是这煌煌盛世舞台上的角色,上演着一出出似曾相识的悲喜剧。
她之所以应允,原因有三。
这其一,便是那“超度亡魂”四字。
杨昱的这个理由,切实地触动了她心底最深处的弦。
她这一生,见过太多女子的身不由己与无声凋零。从武周时掖庭宫中莫名病逝的宫人,到后来政治漩涡里香消玉殒的妃嫔命妇,乃至这教坊司中那些连姓名都无人记得的官妓。
她们或许身份悬殊,但归根结底,都是这男权世道下的祭品,是权力倾轧中最无力、最容易被牺牲的存在。
她虽已跳出红尘,但那份源于同性的悲悯,却从未泯灭。借此法会,为那些枉死的弱质女子寻一份安宁,在她看来,是她身为这修行之人的本分。
其二,则是出于对杨昱这个年轻人的一点......好奇与考量。
她如今虽久居观中,却也并非对外界一无所知。杨昱这个名字,连同他那几首惊才绝艳的词作,以及近来的种种作为,早已传入她的耳中。
一个凭借贵妃姐姐恩宠骤然显贵的少年,本该是斗鸡走马、沉醉繁华的纨绔模样,可他却似乎总在做些“出格”之事----运荔枝、制火药、救官妓,甚至敢于与那权相李林甫站在对立面,不惜卷入这等敏感风波。
她很想看看,这个被传得神乎其神的少年,是真有几分济世之心,还是仅仅为了博取名望?
让他撰写祭文,便是她设下的一道门槛。
而今日,杨昱的表现,也还算是令她满意。
虽说是没有按照她的要求撰写祭文并亲自念诵,但他最终将这祭文的活儿交由元结来完成的举动,也确实恰如其分。
彼时彼刻,这元书生确实是最恰当的人选。
此子,懂得何时该进,何时该退,更懂得将真正的“主角”推到台前,这份心思与气度,不像个单纯的幸进之徒,倒有几分浊世清醒的意味。
其三,也是最深藏的一点----她在这此的事件之中,隐约看到了一丝打破当下这潭“死水”的可能。
她那位皇兄晚年愈发沉溺享乐,放任右相李林甫专权,虽说李林甫却是有治世之才,国中上下也还算是井然有序,但朝堂上下的暮气却是越发重了起来,看似是花团锦簇一片太平,实则这大唐的内里却已开始腐朽。
如今的大唐,正需要一些新的声音,一些鲜活的力量,去冲击这令人窒息的局面。
杨昱、元结这些年轻人,或许莽撞,或许天真,但他们身上那股不顾一切的锐气,正是这个时代所稀缺的。
自己便借此次事情让他们闹一闹,让这教坊司的污秽暴露在光天化日之下,或许能刺痛一些麻木的神经,让这盛世之下的脓疮,有机会被剔除、剜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