苗园长的回复很官方,但也意味着很靠谱。看最快更新小说就来Www.Biquge77.Net
没想到还有意外收获,真发展出了团体订餐业务。
...
晚上,一家三口简单商量了一下,陈桃桃参加秋游活动的事情。
班里报名的小朋友超过一半...
纽约店的成功,让“暖包记”在全球的影响力达到了新的高度。然而,陈舟和林婉儿深知,真正的挑战才刚刚开始。
随着品牌在世界各地的扩张,管理问题日益凸显。不同国家的分店在食材供应、厨师培训、服务质量等方面出现了不一致的现象。有些分店甚至因为食材不新鲜,导致出品质量下降,影响了品牌形象。
“我们必须建立一个全球统一的供应链体系。”陈舟在一次全球分店负责人视频会议中严肃地说道,“‘暖包记’的核心是品质,如果品质无法保证,品牌再大也只是空壳。”
林婉儿则提出了一个更为长远的计划??建立“暖包记学院”,专门培训来自不同国家的厨师和管理人员,确保每一家分店都能传承“暖包记”的精神与标准。
“我们不只是在教人做汤包,”她在一次内部会议上说道,“我们是在培养文化的传播者。每一位从‘暖包记学院’毕业的学员,都应该理解我们品牌的核心价值,并有能力将其传递给更多人。”
为了实现这一目标,他们邀请了来自不同国家的顶级厨师、美食学者、文化研究者组成顾问团,共同设计课程。课程内容不仅包括汤包制作技艺、食材选择与保存,还涵盖了跨文化交流、品牌管理、餐饮服务心理学等多个领域。
“这不是一所普通的烹饪学校。”陈舟在学院成立仪式上说道,“它是一个文化交流的平台,是‘暖包记’走向世界、连接不同文化的重要一步。”
学院选址在东京,靠近“暖包记”最初的发源地。这里不仅是品牌的起点,也是文化交汇的理想之地。
与此同时,陈舟和林婉儿也开始思考品牌未来的方向。他们意识到,仅靠扩张已经无法满足“暖包记”的发展需求。他们需要更深层次的文化输出,让“暖包记”不仅仅是一家餐厅,而是一个真正的文化符号。
“我们要做的,不只是让世界尝到我们的汤包,”林婉儿在一次国际美食论坛上说道,“而是要让他们理解,这背后承载的是一种文化的温度、一种情感的连接。”
他们开始与全球各大艺术机构、大学合作,举办“暖包记文化展览”,展示汤包的历史、演变过程,以及它在不同文化中的意义。展览中,不仅有来自中国、日本、法国、意大利、新加坡等地的汤包实物,还有艺术家以汤包为主题创作的画作、雕塑、影像作品。
“这是一次文化的旅行。”一位参观者在展览留言本上写道,“我从未想过,一个小小的汤包,竟能讲述如此丰富的故事。”
而在巴黎,“暖包记”也开始尝试与当地剧院、音乐厅合作,推出“汤包与艺术”主题晚宴。每一场晚宴,都以一款特别设计的汤包为核心,搭配相应的音乐、舞蹈、灯光效果,让食客在味觉之外,还能感受到艺术的魅力。
“美食与艺术,其实是一体的。”陈舟在一次晚宴上说道,“它们都能触动人心,让人产生共鸣。”
然而,随着品牌的全球化,他们也面临了新的挑战??文化误解与偏见。
在迪拜,一位本地美食评论家公开批评“暖包记”过于“东方主义”,认为它试图以一种“被西方接受的方式”包装东方文化,反而失去了原本的纯粹性。
“我们不是在迎合谁。”林婉儿在接受采访时回应道,“我们是在探索如何让不同文化之间产生真正的对话。‘暖包记’不是东方的,也不是西方的,它是属于世界的。”
她还邀请这位评论家亲自来店里品尝,并参与汤包的研发过程。最终,这位评论家不仅收回了批评,还在自己的专栏中撰文支持“暖包记”,并提出了一些建议,帮助品牌更好地融入中东市场。
“文化从来都不是单向的。”他在文章中写道,“它需要碰撞、需要交流,也需要理解。‘暖包记’让我看到了这种可能性。”
与此同时,陈舟也开始思考品牌未来的社会责任。他提出设立“暖包记基金会”,专注于支持全球年轻厨师的成长,尤其是来自弱势群体的青年。
“我们曾经也是从街头小摊起步的。”他在基金会成立仪式上说道,“我们希望,能为更多有梦想的年轻人,提供一个起点。”
基金会的第一批奖学金,资助了来自非洲、南美、东南亚等地的十位年轻厨师,他们将在“暖包记学院”接受为期一年的培训,并有机会前往不同国家的分店实习。
“这是我人生中最重要的一次机会。”一位来自肯尼亚的年轻厨师在接受采访时表示,“‘暖包记’让我相信,即使出身贫寒,也能通过美食改变命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