夏日的帷幕徐徐拉开,阳光变得热烈而慷慨,将村庄染成一片浓得化不开的绿。看小说就来m.BiQugE77.NET苏晚和陆衍的生活,如同院角那架日渐繁茂的葡萄藤,在经历了冬的蓄力、春的萌发后,进入了夏的蓬勃生长。积累的成果正在稳步兑现,但新的挑战与机遇,也如同湖面被风吹起的涟漪,一圈圈荡漾开来。
家庭关系的缓和是显著的。母亲李桂芹来小院的次数明显增多,有时是送些时令菜蔬,有时是絮叨些家长里短,眼神里少了以往的算计,多了真切的关怀。父亲苏富贵虽然依旧话少,但那次送笋和别扭的肯定,像一道裂缝,让坚冰有了融化的迹象。最让人欣慰的是弟弟苏明,经历了上次的教训,仿佛一夜长大,学习用功了许多,周末回家也会主动帮忙干些农活,看苏晚和陆衍的眼神里,带着显而易见的崇拜和亲近。
这天是公社大集,苏晚和陆衍照例去送菜。蔬菜的品质一如既往的稳定,“苏陆家”的小木牌在菜筐上轻轻晃动,已然成了品质的保证。称重结账时,供销社的张主任笑眯眯地递过钱款,顺便提了一句:“晚丫头,衍子,过两天县里有个‘多种经营经验交流会’,点名要你们去参加哩!好好准备一下,这可是露脸的好机会!”
这无疑是对他们成绩的又一次肯定。苏晚高兴地应下,心里琢磨着该分享哪些经验更实用。回去的路上,她兴致勃勃地和陆衍讨论着发言内容,陆衍大多时候安静地听着,偶尔补充一两个关键点,目光却不时落在苏晚因为兴奋而泛着红晕的脸上,眼神柔和。
然而,温馨平静之下,潜流也在涌动。矛盾的焦点,渐渐集中在了“钱”上。苏晚他们日子越过越红火,赚的钱越来越多,在村里已不是秘密。这就像一块散发着香味的糕饼,难免引来各方的目光。
先是李桂芹,在一次闲聊中,试探着提起:“晚晚啊,你看你弟弟也大了,将来娶媳妇、盖房子,哪样不要钱?你爹那点死工资,也就刚够糊口……你们现在宽裕,能不能……先帮衬着点,算是爹妈借你们的?” 话说得委婉,但意思明确。
苏晚心里明白,母亲这是旧事重提,只是态度比以前好了太多。她没把话说死,只道:“妈,家里的难处我知道。我和陆衍商量一下,看怎么合适。但有些话得说在前头,帮衬可以,但小明自己的前程,还得靠他自己争气,我们不能大包大揽。”
李桂芹得了这句准话,已是喜出望外,连连点头。
更直接的麻烦来自苏晚的姑姑一家。这天,姑姑和姑父提着两包点心上了门,脸上堆着热情得过分的笑容。寒暄没几句,姑父就搓着手,切入正题:“晚丫头,陆衍,听说你们今年光是卖菜卖瓜就挣了这个数?”他伸出几个手指,眼神热切,“真是有本事!你看你表弟,也闲在家里没事干,能不能让他跟着你们干?都是一家人,肯定比外人放心!工钱嘛,好说,看着给点就成!”
苏晚看着这位平日里并不多亲近的姑姑和姑父,心里跟明镜似的。他们不是真心想让儿子来学技术吃苦,而是看中了这里的收入,想塞个人进来轻松分一杯羹。表弟是出了名的懒散,真来了,只怕活干不了多少,麻烦事一堆。
陆衍坐在一旁,面无表情地喝着水,没说话,但周身的气压明显低了些。
苏晚笑了笑,语气温和却坚定:“姑姑,姑父,表弟想来干活,我们欢迎。不过我们这活儿不轻松,得起早贪黑,风吹日晒,规矩也多。得先从最基础的学起,跟着互助小组一起干,工钱也按小组的统一标准来,干多少活,拿多少钱,大家都一样。表弟要是能吃这个苦,明天就能来上工。”
这话一出,姑姑脸上的笑容顿时僵住了。按互助小组的标准,那工钱可比他们想象的少多了,而且还得真干活!她支吾了几句“孩子没吃过苦……我们再想想……”,便讪讪地拉着姑父走了。
送走亲戚,苏晚叹了口气。陆衍放下茶杯,走到她身边,沉声道:“规矩不能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