黑白小说网 > 荆州,荆州! > 第五章:暗夜奔涛

民国十三年(1924年)的春夜,湘北吴家墩被浓得化不开的黑暗笼罩。看小说就到WwW.BiQuGe77.NEt惊蛰已过,潮湿的空气里混杂着泥土的腥气和腐烂稻草的味道,远处池塘边传来青蛙试探性的鸣叫,更添几分压抑。吴家那座青砖高墙的大宅院,如同蹲伏在村庄中央的一头巨兽,只有门廊下那两盏写着“吴”字的白纸灯笼,在微风中轻轻摇晃,投下惨淡而晃动的光晕。

偏院西北角,那间与猪圈仅一墙之隔的柴房里,谢文渊蜷缩在一堆散发着霉味和猪臊气的干草上。十五岁的少年,身形因为长期的营养不良而显得瘦削,但骨架已然撑开,破旧单衣下是紧绷的、因常年劳作而结实的肌肉。他闭着眼,呼吸平稳,仿佛已然沉睡,但耳朵却像警觉的狸奴,捕捉着宅院内外的一切声响——更夫敲过三更的梆子声、护院家丁巡夜时零落的脚步声、甚至厨房后老鼠啃噬木板的窸窣声。

柴房的门被轻轻推开一条缝,溜进来一个更瘦小的黑影,是负责给长工送饭的小厮水生。他凑到谢文渊耳边,气息急促地低语:“文渊哥,醒醒!老爷明早要宴客,让你现在去后山砍两担上好的松柴,天亮前务必送到厨房!”

谢文渊睁开眼,黑暗中,那双眸子清亮得没有一丝睡意。他没有多问,只是沉默地点点头,利落地翻身坐起。在吴家为奴的近三年时光,早已磨去了他所有的疑问和反抗,只剩下近乎本能的服从。他熟练地穿上那双底子几乎磨穿的草鞋,从墙角拿起磨得锃亮的柴刀和粗麻绳。

水生塞给他一个尚带余温的、小孩拳头大小的糙米团子,声音带着同情:“灶下偷藏的,垫垫肚子。后山路滑,小心些。”

谢文渊接过团子,揣进怀里,拍了拍水生的肩膀,身影一闪,便融入了宅院后门的黑暗中。

后山并不高,但林木蓊郁,夜路难行。月光被厚重的云层遮挡,只有偶尔云隙间漏下的几缕清辉,勉强照亮脚下布满苔藓和碎石的小径。山风穿过松林,发出呜呜的声响,如同无数冤魂在低泣。谢文渊对这条路早已熟悉,他走得又快又稳,柴刀偶尔挥砍掉挡路的枝条,发出清脆的“咔嚓”声。

他并非不害怕。这深山老林,夜里有野猪出没,更有传言闹鬼。但他更怕的是吴家管事那根浸过水的藤条,以及完不成任务后克扣那本就少得可怜的食物。生存的残酷,早已将恐惧挤压成了必须完成的任务。他奋力砍伐着枯死的松枝,手臂因重复的挥砍而酸麻,汗水浸湿了破旧的单衣,紧贴在背上,被夜风一吹,冰冷刺骨。

将近四更天,两担沉甸甸的松柴终于捆好。谢文渊坐在一块冰冷的山石上喘息,掏出那个糙米团子,小口小口地啃着。米团粗糙刮喉,但他咀嚼得很慢,仿佛在品尝世间最美味的珍馐。就在这时,山下村庄边缘,靠近官道的那片区域,隐约传来了几声犬吠,随即是马蹄声和车轮压过路面的辘辘声,在寂静的夜里格外清晰。

这么晚了,怎么还有车马经过?而且听动静,不止一辆。谢文渊心中一动,下意识地屏住呼吸,侧耳倾听。声音是从官道旁那家唯一的、也是吴家暗中控制的“悦来”客栈方向传来的。

他放下米团,像一只灵巧的山猫,悄无声息地潜行到靠近官道的一处陡坡边缘,借着一丛茂密的灌木隐藏身形,向下望去。

客栈门前果然停着三辆带篷的马车,几个穿着灰色或青色短褂、身形精悍的汉子正忙碌地从车上卸下一些用油布包裹的长条物件,动作麻利而警惕。客栈的掌柜和伙计点头哈腰地迎出来,态度恭敬得近乎谄媚。摇曳的马灯光线下,谢文渊注意到那些汉子的腰间似乎都鼓囊囊的,行走间步伐沉稳,带着一股寻常商旅绝没有的锐气。

“……妈的,这湖南地界,盘查得比两广还严!”一个粗豪的嗓音压低了抱怨,带着明显的南方口音。

“慎言!”另一个略显沉稳的声音立刻制止,“赶紧卸货,喂饱牲口,天亮前必须赶到长沙!听说程潜部和赵恒惕部又在湘南对峙,路上不太平。”

“怕什么!咱们这‘货’,还怕他几个地方军阀?”先前那声音不服气地嘟囔。

“闭嘴!忘了孙先生和廖代表的嘱咐了?行事低调,安全第一!”沉稳声音带着不容置疑的威严。

“孙先生”、“廖代表”、“程潜”、“赵恒惕”……这些陌生的名字和词汇,如同投入死水中的石子,在谢文渊沉寂已久的心湖里漾开了圈圈涟漪。他虽在吴家为奴,但偶尔也能从长工们零碎的闲谈、或是被丢弃的旧报纸上,模糊地知道外面正在发生翻天覆地的变化。军阀混战,南北对峙,还有什么“革命党”……

就在这时,客栈里又走出两人,似乎是小头目。他们站在马车边,点起了烟卷,红色的火星在黑暗中明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