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厂房正式投入运行的头半个月,像一场混乱的战役。看最快更新小说就来Www.Biquge77.Net
机器是陌生的,流程是生硬的,连空气里弥漫的甜香,都似乎带着一股金属的冷硬,不如老糖坊那般温润醇厚。两个新招的工人,王嫂和李姐,虽然手脚勤快,但面对那些按钮、仪表和厚厚的作业指导书,眼神里总带着怯意和茫然。
“北北,这个温度……是调到一百二吗?我、我看看纸……”李姐搓着手,紧张地翻着钉在墙上的流程卡。
“搅拌时间十五分钟,不能多也不能少,这、这咋掐算那么准啊?”王嫂盯着定时器,像是盯着个随时会炸的炮仗。
赵北北穿梭在几个操作区间,声音因为反复讲解而沙哑:“对,一百二。时间看定时器,响了就停。”她耐着性子,手把手地教,心里却像绷紧的弦。一批秋梨膏因为王嫂过滤时纱网目数用错,口感不够细腻,只能降级处理。一批山楂烙因为李姐炒制时走神火候稍大,边缘带了细微焦苦,全部报废。
看着那些倒掉的残次品,赵北北的心像被针扎一样。材料、时间、人工,都是成本。更重要的是,标准在她心里,是“赵氏糖坊”立身的根本,不容丝毫折扣。
马婶是新旧交替中最稳的一环。她话不多,学得却最认真。赵北北教的每一个步骤,她都默默记下,反复练习。清洗原料比以前更仔细,消毒容器一丝不苟,操作新设备虽然慢,却力求精准。偶尔,她还是会习惯性地想用手背去试温,但在触碰到之前,总能猛地缩回,转身去找温度计。
“习惯了,”她对着赵北北不好意思地笑笑,“这老习惯,得改。”
赵北北看着她被热水泡得发白起皱的手,心里涌起一阵复杂的暖流。
挫折感最强烈的那天下午,赵北北把自己关在小小的隔间办公室里,对着账本上新增的亏损数字,一阵无力。新设备的贷款,工人的工资,报废的原料……压力像潮水般涌来,几乎要将她淹没。她甚至开始怀疑,离开老糖坊,走上这条扩张的路,是不是一个错误的选择。
窗外,新厂房里传来王嫂和李姐因为一个操作步骤不同而发生的低声争执,嗡嗡的机器声衬得那争执格外刺耳。
她闭上眼,深吸一口气,试图平复心绪。手指无意识地在桌面上划着,触碰到手机冰凉的屏幕。她点开相册,里面存着不少老糖坊的照片——跳跃的灶火,咕嘟冒泡的糖浆,爷爷那本翻烂的笔记,甚至还有角落里堆放的柴火……那些画面,带着温度,瞬间熨帖了她焦躁的心。
她站起身,走出办公室。没有去理会那点小争执,而是径直走向厂房角落那个按老糖坊原样砌起的新灶台。她蹲下身,熟练地引燃了早就备好的柴火,橘红色的火苗“噗”地窜起,欢快地舔着冰冷的锅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