决定一旦做出,后续的事情便像解冻的溪流,开始加速奔涌。看小说就来m.BiQugE77.NET
顾淮南的效率极高,不过三五日,便与县电商产业园敲定了初步协议。园区提供一处近两百平米的标准化厂房,前半年免租,后续享受优惠租金,并协助办理相关证照。赵北北这边,则需要投入资金进行内部装修、购置批量生产设备和招聘培训工人。
钱,成了最现实的问题。这几个月赚的钱,除去成本和生活开销,所剩不多,远远不够。她看着存折上那串数字,第一次真切地体会到“投资”二字的重量。
顾淮南似乎早就料到。他发来一份简要的商业计划书框架和一份借款协议。
“计划书用于梳理思路和必要时的融资展示。借款协议是我个人提供的启动资金,无息,期限一年,按销售额比例分期偿还。你考虑。”
赵北北看着那份措辞严谨、条款清晰的借款协议,手指微微颤抖。无息借款,销售额分期偿还,这条件优厚得几乎不像他平日的风格。这不仅仅是钱,是一份沉甸甸的信任,也是一种不留退路的压力。
她没有犹豫太久。仔细阅读后,在电子协议上签下了自己的名字。她知道,从这一刻起,“赵氏糖坊”不再仅仅是她一个人的事了。
接下来的日子,糖坊陷入了另一种意义上的忙碌。赵北北往返于村里和县城之间,盯着厂房的装修,挑选设备,面试工人。顾淮南推荐的装修队很专业,按照食品生产标准进行分区、贴砖、安装通风和排水。新订购的真空熬糖锅、自动灌装机、贴标机陆续运到,拆开包装,冰冷的金属部件在空旷的厂房里反射着陌生的光。
她站在宽敞、明亮、却尚且空洞的新厂房中央,听着装修的电钻声,闻着油漆和金属的味道,一阵恍惚。这里,将来会充斥着机器的轰鸣和糖的香气,会有一张张陌生的面孔在这里忙碌。而村里那间老糖坊,将慢慢安静下来,只保留那口老灶和部分核心工序。
她在新厂房辟出了一个角落,严格按照老糖坊的布局,砌了一个一模一样的灶台,甚至特意从老屋运来了几块被烟火熏得黝黑的砖石嵌在里面。工人们不解,她觉得有必要。
招聘工人并不顺利。来的多是附近村镇的妇女,听说要做糖,觉得是份甜差事。可赵北北提出的要求却让不少人打了退堂鼓——要识字,能看懂作业指导书;要讲究卫生,严格执行消毒流程;要能适应标准化操作,不能凭感觉乱来。
“做个糖而已,咋这么多规矩?”有人嘟囔着走了。
“比厂里管得还严,钱也没多多少。”有人面试完就没了下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