黑白小说网 > 江南晴雨录 > 第十九章 经费之难

高旻寺西起建行宫之事板上钉钉,江南各方势力为了完成皇上南巡的接待,只是将外界的闲言碎语放在一边,集结所有人力、物力前往扬州。看最快更新小说来M.BiQuge77.Net

但就在这个时候,皇上又予以曹寅一个新的任务。

“颙儿,你看看。”

曹寅将手中的密折递给曹颙,曹颙如今慢慢接过了曹寅身上的担子,对于大局的把控已远超于旁人,曹寅乐意放手让其成长。

曹颙一目十行,在了解事情原委后也跟着捏了一把汗,“皇上想让您在扬州校刊《全唐诗》,此事听起来简单,但此书篇幅冗长,整理和刊印是项巨大的工程,再加上您如今还兼顾南巡筹备事宜……”

曹寅摇了摇头,“南巡之事还有李煦和孙文成二人把关,我倒不必太费心力,我如今在扬州监理两淮盐政,也能跟校刊《全唐诗》之事并行,让我忧心的唯有两事。”

曹寅负手站在窗边,悠悠道来,“除刊印《全唐诗》外,我们还得配合景德镇官窑烧造皇上喜爱的十二花神杯,此事关系重大,我不放心假手他人。”

这十二花神杯是以《全唐诗》中的诗为主题的十二只酒杯,乃是最为点睛一环,若有所差池,刊印之事就不算圆满完成,曹颙显然也知道这个道理,因此直接应承了下来,“儿子愿前往景德镇官窑亲自监工。”

“好!”这也正是曹寅想要看的局面,他大赞一声,欣慰点头,“颙儿如今也能独当一面了。”

曹颙谦逊,没有因曹寅的夸赞而自得,反倒追问起曹寅另一桩忧心之事。

曹寅刚缓和的神色不免又凝重了起来,“这些年,织造局的盈利都填在皇上前四次的南巡接驾里,如今江宁织造府又一次挑起大梁,负责主要的接待工作,这让织造局压力倍增。”

曹寅皱着眉看向曹颙,“若不是为父代理监管两淮盐务以作补缺,织造局早该停产了。”自康熙第四次南巡后,曹寅就得到了“巡视两淮盐课”的肥缺,两淮盐政除了每年要上缴国库,总还能有几十万两银子的盈余,这才给了江宁织造府喘息之际。

曹颙近些年虽在统理局内做事,却未经手账目,所以当他从父亲口中得知织造局经营真相,才知事情的严重性。

父子俩缄默以对,书房外响起门房的通传声。

“老爷,江宁知府到了。”

江宁知府陈鹏年。

曹寅和曹颙彼此交换了一个眼色,同时转身朝门外迎接,织造府局面不容乐观,他们只期望新任的江宁知府陈鹏年可以带来些好消息。

陈鹏年新官上任,曹寅父子过去没和他有太过密切的往来,初初见面,两方少不得一阵客套寒暄。陈鹏年久闻江宁织造府内建筑优美,风貌奇佳,便借观园,与曹家父子拉近了关系。

此际,曹寅陪在陈鹏年身侧,曹颙走在两人身前介绍府内处处别有心裁的设计,“南侧以江南园林风情为旨,多是亭台楼阁,回廊水榭,北望则是寻常楼台,为府中居所……”

陈鹏年顺着曹颙所说远眺,“那最高处是何地?”

“西北角的楝亭。”曹颙笑着回应,“站在那处可一览府中风光。”

“妙极!”

陈鹏年赞不绝口,频频点头。

片刻工夫,一行人已经来到了府中待客的水榭,曹寅早让下人候在此处,当他们三个前后走入时,丫鬟姑娘就端上了沏好的茶水。

三人落座,气氛稍缓,陈鹏年见曹寅父子正襟危坐地等着自己开口,可事情冗杂,陈鹏年一时无从说起。

皇帝南巡,是为暗访江南民情,他作为江宁知府,少不得在一些细枝末节处入手,装点门面,好让此次南巡一切顺利;而门面的装点,自是少不了财力的支持,他眼下遇着了跟江宁织造府一样的困境。

陈鹏年看向曹寅父子据实交代,“本官在来江宁织造府前,已与总督大人商讨过此次南巡所需费用。”

曹寅听到这,眼神中难掩几分希冀:倘若江宁能拿到一笔不菲的拨款,或许江宁织造府也可从中支借一二,暂缓难关,曹寅在心中打着腹稿,正想如何开口,却不料下一刻陈鹏年遗憾摇头。

“总督大人没有答应给我拨款。”陈鹏年的话无疑给曹寅父子浇了一盆冷水,“但总督大人给了我一个意见。”

曹寅父子又重新燃起了希望,“大人以为如何?”

“他以为,可以从百姓的丁粮上增加三分,用于皇上南巡所需的开销。”

陈鹏年话音刚落,曹寅和曹颙二人眼神俱是一黯,这等官场常用手段他们见多了,偷梁换柱,以公谋私,一旦开始征收,上面那群当官的免不了又要从中赚个盆满钵满。

曹寅脸色有些难看,“知府大人同意了吗?”

陈鹏年摇头,“我拒绝了总督大人,并表示希望这笔费用能从国库支出,万万不可搜刮民脂民膏用于南巡筹备。”

陈鹏年的大义让曹寅父子叹服,但曹寅忧心忡忡地摇头,“总督大人恐怕不会同意用国库支出来填补南巡费用。”

“我也不可能同意增加百姓赋税。”陈鹏年说话间,也带了几分气性。

“那……”

陈鹏年平复了情绪,对曹寅宽抚地摆了摆手,“南巡在即,总督大人不敢拖到最后,无所作为。”

眼下似乎也只能如此,但这样一来,陈鹏年怕是彻底将总督噶礼给得罪了。

曹寅寄希望此事能够顺利解决,他提起茶壶,准备添茶,不想陈鹏年竟提到了另一桩事,“二位或许有所不知,眼下是我在负责调查洪先生之事。”

曹寅提壶的手一顿,但很快明白过来,点头称是,“洪先生之死,在民间流言四起,此事是该给众人一个交代,若是有需要我们织造府配合的地方,大人只管吩咐。”

陈鹏年点了点头,“如今确有一事需要织造帮忙。”陈鹏年不等曹寅应话,自顾说道:“此次与洪先生一起没在水中的,还有一位四五十岁的老仆,经过查探,这名老仆乃是你织造局内的织工大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