良久,同事看完了这篇小说。看小说就来m.BiQugE77.NET
他的手指有些颤抖,不是年纪大了,而是情绪激荡所致。
他猛地吸了一口烟,辛辣的烟气冲入肺腑,却让他更清醒了几分,眼底闪烁着一种发现宝藏般的灼热光芒。
“老武,这文章……这文章……”同事指着杂志,一时竟找不到合适的词语,“开一代新风啊!历史居然可以这样写?嬉笑怒骂,洞见明澈!这平川是谁?哪个大学的教授?笔法老辣,见解独到,不像年轻人啊!”
“我已经很久没有这么爽快的看一本小说了!”
“太短了,不够看!”
“《收获》杂志下一期什么时候上市?”
一连好几个问题,武教授都被问懵了,“我哪儿知道?”
“查查这期的作者介绍吧,我记得在连载的最后面。”武教授迫不及待地拿过杂志,找到《明朝的那些事儿》那一栏,后面跟着简短的作者简介——【平川,本名陈述,汉东大学学生。】
“学……学生?!”武教授眼珠子都快瞪出来了,差点被烟呛到,“汉东大学的?哪个系的?历史系?中文系?老张,你认不认识汉东大学历史系的老王?快,帮我打个电话问问!”
“这小子写的是真特么的好!”
他几乎是吼出来的,整个办公室的老师都被惊动了,纷纷投来好奇的目光。武教授平日是系里有名的老学究,严谨甚至有些古板,何时见他如此失态?
一场关于《明朝的那些事儿》和其神秘作者“陈述”的小范围讨论,很快在沪市大学的这间办公室弥漫开来。
……
几乎在同一时间,汉东大学校园里,陈述刚刚从邮局出来。
他按照刘良编辑给的地址,将第二次的三万字稿件用挂号信寄了出去。
最近课程不多,陈述加班加点的多写了一些,就当是留存稿了。
万一日后有事要忙的话,来不及更新的话,存稿能顶上。
回到宿舍里,陈述恰好碰到侯亮平端着洗脸盆从水房出来。
侯亮平看到他,鼻腔里似乎微不可察地哼了一声,眼神里带着惯有的那点优越和审视,侧身让过,没说话。
陈述也没在意,径直回到自己的书桌旁。
草稿还在他抽屉里,高芳芳帮忙誊写修改的部分则是寄了出去。
主要是高芳芳的字迹工整清晰,看起来漂亮一些。
陈述心里盘算了一下,等到稿费下来,肯定得请高芳芳吃顿饭表示感谢。
还得给高芳芳一笔报酬,算是感谢。
就在陈述刚坐下拿出稿纸,准备构思接下来的内容时,宿舍门被推开了,是同班的另一位同学陈海走了进来。
“陈述,楼下传达室有你的信!好像是沪市来的!”陈海喊道。
沪市?陈述心中一动,难道是《收获》编辑部?
这么快就有反馈了?或者是样刊?
陈述道了声谢,快步下楼。拿到信,信封果然是《收获》杂志社的公函。
拆开一看,里面是一本崭新的、散发着油墨清香的《收获》杂志半月刊,他的《明朝的那些事儿》赫然印在目录页显眼位置。
随杂志附有一张简短的信笺,是刘良编辑的字迹:
“陈述小友:样刊奉上,见字如面。杂志已上市,社里初步反应甚佳,盼继续安心创作,按时供稿。一切顺利!另:若有读者来信,亦会转寄于你。—— 刘良匆笔。”
与信封一起来的,还有一张六百块的汇款单。
稿费也到账了!
陈述一下子变成了阔绰户。
这可是六百块啊!
陈述一瞬间比学校里大部分学生都宽裕了起来。
这还只是半个月的,下半月的稿费再打过来,那就更多了。
陈述先把包裹放在宿舍,然后便去了一趟最近的邮局,将汇款单里面的钱取了出来。
崭新的六张百元大钞,陈述揣在怀里,心里特别兴奋。
此时的百元大钞还不是红色的,是第四版rmb。
整体呈现深棕色。
兜里揣着这么多的钱,陈述走路的脚步都轻快了不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