天光已经大亮,阳光照进院子,落在陈砚脚边。看小说就到WwW.BiQuGe77.NEt
他身上的伤口都已经重新包扎过,绷带与棉花把伤口裹得松紧适中;衣服也换了,新的白衬衫与灰夹克,终于,让他看着不再像一具从坟坑里爬出来的死人了。
距离主控室爆炸,已经近半个月了。养了两个星期的伤,陈砚手臂还有些不麻利,更不麻利的是左腿,至今还只能让他拖着走。
他躺在躺椅上,久违地晒着清晨初升的太阳。忽然听见背后传来极轻的脚步声。
这是他的安全屋,除了他,只有两个人知道地址。
他没回头,手慢慢滑向袖中刀柄。
脚步停在五米外。
“陈砚。”是个女人的声音。
他听出来了,放松了手。
是秦雪,两人之一。
她手里拿着一个密封袋,走近几步,向他递来。
“这是我从克隆体脊椎提取的最后一段组织样本。我本不该私自带走它,但我觉得你应该看看。”
陈砚接过袋子,没问为什么。
“里面有东西。”她说,“不是基因突变,也不是机械融合。是一种从未记录过的细胞活性反应——只在你靠近的时候才会启动。”
他皱眉。
“什么意思?”
“意思是……”她盯着他,“那个身体,可能曾经‘认出’过你。”
陈砚盯着密封袋里的组织样本,指尖在塑料表面轻轻摩挲。那层薄膜下泛着微哑的光泽,像是某种活体还在呼吸。
秦雪站在五步外,没再说话,只是把检测仪握得更紧了些。
她知道他不会立刻开口,就像他明白她哪怕知道安全屋的地址,也不会无故上门。
他从夹克的袖子里抽出那把旧手术刀,用刀尖挑开密封袋一角,小心翼翼取出样本。
“你说它只在我靠近的时候启动?”他声音低,但清晰。
“对。”秦雪走近两步,“我试过别人。护士、技术员、甚至我自己。没有反应。可你一接手,它的细胞代谢率立刻翻了三倍。”
陈砚没应声,只是将样本贴在掌心,闭眼感受了几秒。
皮肤底下确实有种细微的震颤,不是温度变化,也不是肌肉抽动,而是一种……同步。
像心跳找到了另一个节拍器。
他睁开眼,把样本重新封好,塞进内袋。“你带这个来找我,不只是为了这个吧?”
秦雪点头,转过身,从身后物证箱里取出一个透明袋。里面是一截发黑的股骨,断裂处有明显的切痕。
“这是工地打地基时挖出来的。三百年前的东西,碳十四测过。但切口太新了,不像自然风化或动物啃咬。”
她递过去,“他们本想当普通文物上报,可我一同学做了光谱扫描,发现痕迹上有残留生物酶活性——是人用刀留下的。”
陈砚接过袋子,翻看了一会儿,忽然问:“你同学是什么时候扫描的?”
“就是那天晚上,你炸主控室那天的凌晨四点十七分。”
他眼神微动。那是他烧毁主控室数据后的第十一分钟。
巧合?还是牵引?
“带我去那个工地。”
车子在工地的大门外停住,陈砚下车。
他拖着腿走到深坑边缘,俯身往下看。
雾还没散尽,底下隐约能看到更多白骨排列的轮廓,整齐得不像乱葬岗。
他没多说,直接滑下去,落地时膝盖一软,靠住土壁才稳住。左手撑着地面,右手握紧手术刀,一步步朝中央走去。
秦雪跟着跳下,打开便携灯。
陈砚蹲在那根股骨前,抽出刀,慢慢靠近切口。刀尖轻碰骨面,顺着原有划痕滑行。角度、力度、起始点——全都熟悉得让他心头一紧。
他从白大褂内袋掏出紫外线灯,扫过断口。
暗红色的纹路浮现出来。
他屏住呼吸。
那一瞬间,仿佛看见自己十年前的第一台独立手术:髂骨取材,用于脊柱融合。
同样的入刀角度,同样的收尾弧度,连手腕旋转的方向都一致。
这不是模仿。
这是复刻。
他关掉灯,沉默地坐到一边,喘了口气。
“你还记得你父亲教你的第一刀吗?”秦雪忽然问。
“记得。”他说,“蒙着眼。”
“为什么?”
“他说,眼睛会骗人。手不会。”
秦雪没接话,而是打开另一个袋子,取出半枚银柄手术刀。
刀身早已腐蚀不见,只剩手柄部分,上面刻着一圈细密花纹。
陈砚抬眼。
她把袋子递过来。
他接过,解开衬衫第三颗扣子,从贴身口袋拿出那块绢布,摊在地上。然后小心地将银柄一角按上去。
“咔。”
一声轻响。
纹路完全吻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