通风口的液压声还在头顶回荡,陈砚没等赵助理的平台完全落地,就已经贴着锅炉边缘滑了出去。看小说就来m.BiQugE77.NET
橡胶管抛出去的瞬间,他眼角扫到对方枪口微抬,知道那半秒迟滞够用了。
他背靠冰冷的金属壳体,从白大褂内袋摸出一支笔形紫外线灯。
这东西在战地用来照尸斑荧光反应,他一直带在身上。
拇指一推开关,淡紫色光束扫过墙面。
裂缝里有东西。
不是划痕,是嵌在水泥缝里的荧光点,断断续续,呈直线排列。
他屏住呼吸,把光束压低,顺着痕迹往前推。
荧光断点之间的间距一致,每个点边缘都有微小的三角刻痕——和医院无名尸耳后标记是同一种军用激光蚀刻工艺。
秦雪靠过来,声音压得极低:“还能动?”
“能。”陈砚没回头,“你把平板打开,离线地图调出来。”
“信号被屏蔽了。”她已经开机,屏幕只亮了一角,“得靠近通风管道主轴才有可能连上中继。”
“不用全连。”陈砚用手术刀尖轻轻刮过一道荧光点,刀面沾上薄薄一层磷粉,“先记坐标格式。”
他眯眼对着光,刀刃微微倾斜。
荧光点下的缝隙在紫外线下显出暗绿色编码,三组数字加一个字母后缀,和尸体标记的编码结构完全一致。
他报出一组数,秦雪快速输进平板。
“第二段。”他说。
又刮一道。
再报一组。
墙面的荧光标记一共七处,他收集了五段数据。
最后一点刚录完,头顶的平台“咔”地一声落稳。
赵助理没下来。
枪口依旧对准他们藏身的位置,但没再移动。
“他在等。”周慧萍贴在配电箱侧面,手扶着膝盖,“为什么不开枪?”
“不是等。”陈砚收起紫外线灯,电池快耗尽,灯头已经开始闪烁,“是让我们看。”
“看什么?”
“看我们能找到什么。”
秦雪突然轻声说:“连上了。”
平板屏幕跳了几下,离线地图展开。
坐标数据输入后,系统开始比对。
红点在市医院平面图上跳动几次,最终停在东侧墙体深处。
“东墙。”秦雪手指点着屏幕,“这个位置……是保险柜。”
“王振海办公室的。”陈砚盯着那一点,“嵌在墙体夹层里的老式机械柜,二十年前建楼时就装了。”
“你怎么知道?”周慧萍抬头。
“医院建筑记录里提过。”陈砚把紫外线灯塞回口袋,“院长室每周三凌晨换监控硬盘,柜子会开一次。”
秦雪皱眉:“这些坐标……是从哪来的?”
“不是最近刻的。”陈砚用刀尖指着墙缝,“水泥老化程度比标记深,至少半年前就存在。有人提前把信息埋在这栋楼的结构里,等着被人发现。”
“谁?”
“不重要。”他抬头看了眼平台,“重要的是,它指向王振海最不想让人碰的地方。”
周慧萍忽然吸了口气:“我想起来了。”
“什么?”
“上个月底,我值夜班路过院长室,门没关严。听见他在打电话。”她声音发紧,“说……‘环椎骨项目进度要加快,不能再拖’。”
陈砚眼神一沉。
“环椎骨”三个字像一根针,扎进他脑子里。
六十一号尸体缺失的就是环椎骨节段。
克隆舱编号09,舱体铭牌背面刻着同样的词组。
他当时没在意,只以为是实验编号。现在看,那是项目代号。
“你没听错?”他问。
“不可能听错。”周慧萍摇头,“那词怪得很,我后来还特意查了医典,根本没这个术语。”
秦雪迅速翻动平板里的解剖图谱:“正常医学里没有‘环椎骨项目’的说法。环椎是c1椎骨,单独提出来做项目……除非是取样或移植。”
“不是移植。”陈砚低声说,“是复制。”
话音刚落,周慧萍那边细微摩擦声。
她拿了根针管,递给陈砚:“看——我在这箱子下面发现的,就卡在这——”她指了指配电箱与墙角的相接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