受经济危机影响,奥伯特这些年在日耳曼吃了不少苦。看最快更新小说就来Www.Biquge77.Net
首先是宇宙航行协会解散,失去企业赞助,研究项目被迫中断。
他只能靠做中学数学家教、翻译科技书籍谋生,每月收入不足5美元,连女儿的学费都难以支付,甚至被迫变卖了简易风洞等科研设备。
又因反对科技政治化受到排挤,研究成果无处发表,甚至被禁止参加学术会议。
家庭事业接连遭受沉重打击,让他一度觉得前途灰暗。
五千美元,绝对是个天文数字,他一辈子可能都攒不出来。
曾经的他,是个眼里只有火箭的“科学狂”,总跟学生说“是金子在哪里都会发光”,以为只要潜心钻研,总有一天能让火箭冲上天空。
可现实却一次次抽他耳光。
当他蹲在废品站看着风洞被拆解时,当他对着女儿“爸爸什么时候能交学费”的眼神说不出话时,他才猛然醒悟。
哪有什么“是金子总会发光”?
若是连展露人前的机会都没有,若是被一张没人掀开的厕纸死死盖着,就算是块真金子,也只能在暗里蒙尘,一辈子都等不到发光的那天!
而眼前这个男人,能给出如此高薪,绝对不是什么国内势力,很有可能如他所说,真是从远东来的。
哪怕只有一丝希望,他不想就此错过。
奥伯特的呼吸有些急促,他拿起聘书,手指微微发抖:“远东……哪里?我怎么知道这不是骗局?”
“夏国东北,奉天。”陈默从公文包掏出一封泛黄的信,“这是您的老朋友,穆勒工程师写的。他如今在奉天兵工厂做机械顾问,去年刚在那边买了房。”
“信里他说,东北有不少日耳曼侨民,有德语教堂、面包房,您不用适应陌生的生活。”
他指着信里的句子,“穆勒提到,东北有‘外国专家顾问处’,专门帮你们处理杂事。签证、家具、甚至是从欧洲寄包裹,都有人帮您跑,您只用专心搞研究。”
奥伯特展开信,穆勒熟悉的笔迹让他紧绷的肩膀松了些。
信里写着“奉天的冬天虽冷,但公寓有暖气,面包房能买到黑麦面包,顾问处的人帮我女儿找到了钢琴老师……”。
字里行间的温馨,和他现在的窘迫形成刺眼对比。
“我雇主知道您反对科技政治化,”陈默的语气放缓,“所以项目完全由您主导,没人会逼您做不想做的研究。”
“如果您愿意,未来还能组建自己的研究团队,招募您想带的学生。经费方面,只要是合理的科研需求,没有上限。”
“还有实验室,”陈默补充道,“独立独栋,配备您需要的精密量规、风洞设备,我雇主已经从西门子订了两台车床,用‘纺织机械零件’的名义运过去,您到了就能用。”
“住房是带花园的公寓,离实验室步行10分钟,您的妻子可以在附近的侨民学校教德语,女儿能进侨民小学,学费全免。”
窗外的雨还在下,奥伯特看着桌上的200美元钞票,又看了看女儿的学费催款单,突然叹了口气。
他摘下眼镜,用袖口擦了擦镜片:“我需要确认穆勒的消息。”
“当然。”陈默掏出一张电报底稿,“您可以现在就给穆勒发电报,我来付电报费。地址是奉天外国专家顾问处转穆勒,三天内就能收到回复。”
他顿了顿,补充道,“如果您同意,我们会安排您以‘物理学教授’的身份经熊国远东入境,签证、车票都由我们负责,您的家人可以随后出发,全程有人护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