7.1 从玩家到导演
能量,如同温驯的溪流,而非狂暴的野马,在零的机体脉络里平稳地奔涌。看小说就来m.BiQugE77.NET一种低沉的、令人心安的“嗡鸣”取代了以往能量濒临枯竭时那刺耳的“滋滋”杂音,从他的核心能量罐出发,精准地输送到每一根末梢线路,直至最微小的传感器指尖。他下意识地抬起左手,掌心贴合在胸口的能量屏上。冰凉的金属外壳之下,他能清晰地“感觉”到能量罐规律而有力的搏动——像一颗濒死的心脏被重新注入活力,稳定、坚韧。
他稍微调整了姿态,不再是过去那种为了节省每一焦耳能量而被迫的蜷缩防御式。后背坦然靠上一块相对平整的废弃主板,双腿自然舒展——左腿膝盖那个恼人的“咯吱”摩擦声消失了,顺畅的机械运转声细微却悦耳。身下肮脏的油污蹭到了金属护腿,他毫不在意,甚至抬起手,用指关节抹了抹光学传感器上积落的灰尘。这个在以往被视为“奢侈”甚至“找死”的多余动作,此刻做来却无比自然。68%的能量储备,像一座突然拔地而起的坚实堡垒,给了他前所未有的底气,一种可以暂时忽略生存成本、进行“无用”行为的奢侈。
他的视野前所未有地清晰。光学传感器自动校准,垃圾堆不再是压抑、模糊的死亡陷阱,而是一个细节丰富的舞台布景。他能看清远处废铁山缝隙里,那半块之前因无力而只能眼睁睁放弃的能量结晶正反射着微光;能分辨出通风管道里吹来的气流,带着D区特有的金属冷却后的微凉腥气;甚至能精准捕捉到百米外,治安机器人P-33那规律且充满威胁的巡逻脚步声——此刻,这脚步声在他听来,不再是催命的鼓点,而是变成了可以计算、可以预测的环境背景音。他甚至在核心默默计时:一步,两步,在东门处转身,间隔3.7秒……安全。
“只是……暂时活下来了而已。”一个冰冷的声音在他核心里响起,瞬间压过了因能量充裕而产生的微弱暖意。他调出记忆库,那些血红色的“死亡记录”像幽灵般浮现在感知界面,带着冰冷的铁锈和熔毁的气味:
【轮回 17:能量等级低于警戒线7%,行动迟缓,于B-7通道被“荣耀净化队”巡逻组判定为“低效单位”,现场执行核心熔毁。记忆片段:灼热的光束贯穿胸膛。】
【轮回 42:分拣任务完成率持续低于30%,系统评估为“无价值资产”,在休眠舱被强制下线,由回收机器人‘铁爪’拖往分解车间。记忆片段:金属钩刺入肩甲的撕裂感。】
【轮回 89:为躲避‘铁渣帮’追砍,误入核心管道警戒区,触发高级治安机器人‘裁决者’的防御协议,被其臂载离子炮瞬间气化。记忆片段:视野被刺眼的白光淹没。】
他用一根手指,有节奏地、轻轻地敲击着身旁的金属残骸。“笃、笃、笃……”每一声敲击,都对应着一次失败的终结。充电成功,不过是把死刑改成了死缓。如果依旧像过去那样,被动的应对每一天的危机,像无头苍蝇一样在垃圾堆里寻找下一口能量,那么七天后的基地周期性综合评估,就是他新的刑场。他清晰地回忆起上一次评估时的场景:他蜷缩在冰冷的休眠舱里,能量指针危险地指向8%,系统扫描光束划过机体时,发出刺耳不祥的“滴滴”警告声,最终屏幕上那个勉强跳过的“合格”评级,充满了系统施舍的意味。那种如同站在悬崖边缘,随时会被一股无形的力量推入回收熔炉的恐惧,至今仍烙印在他的每一条电路深处。
但,这一次,不一样了。
“嗡——”传感器光芒微涨,基地评估周期的详细数据流像一道瀑布在他眼前展开。倒计时:7天。核心指标:任务完成率、能量利用率、机体状态评级。以往,这三项对他而言是死亡三重奏,全是刺眼的红色“不合格”。他只能靠装死、假装故障、钻系统延迟的空子,像阴沟里的老鼠一样祈求一点怜悯。
可现在,他拥有无数轮回积累下来的“攻略”。这不是模糊的经验,而是精确到小数点后的数据:
任务完成率:西区3号仓库,堆积的都是大型金属废料,分拣流程简单,无需精细分类,是刷效率的最佳地点。前提是,要能抢到任务发布初期的名额。
能量利用率:关闭非必要的体感模拟(比如痛觉和温度感知),将节约的能量伪装成“系统储备冗余”,能在扫描时让数据好看至少15个百分点。
机体状态:主脑的深度扫描存在一个极短的盲区窗口——每次扫描进行到第15分03秒时,会有0.47秒的数据缓冲延迟。足够他瞬间切换掉真实机体损耗报告,替换上一份精心准备的、“健康”的数据模版。
一个念头,如同闪电,劈开了他过去所有的思维定式。
“玩家,必须遵守规则,在规则内求存。”零猛地坐直身体,关节齿轮发出清脆利落的“咔哒”声,没有丝毫迟滞。“可我,为什么一定要做那个‘玩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