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数字飞天”复原项目的成功,如同在平静的湖面投下了一颗巨石,激起的涟漪远远超出了敦煌研究院的围墙。看小说就到WwW.BiQuGe77.NEt
先是国内几家权威的文博和艺术类媒体报道了此事,将其誉为“科技与文化遗产保护的完美融合”、“为濒危壁画开启数字永生之门”。紧接着,影响力更大的主流媒体和科技门户网站也纷纷转载报道,配以那张惊艳绝伦的数字飞天图,瞬间引爆了社交网络。
#数字飞天活了#、#科技复活敦煌壁画#、#这才是文化自信#等话题接连冲上热搜。网友们被这跨越千年的美所震撼,更对背后神奇的AI技术充满了好奇。
“太美了!看哭了!这才是我们大唐的气象!”
“科技用在保护文化上,意义非凡!给研发团队点赞!”
“能不能出周边?想拿来做手机壁纸!”
“希望这项技术能推广,保护更多快要消失的瑰宝。”
赞誉如潮水般涌来。姜窈、周韵、马跃,甚至秦漠(作为重要的学术支持者被提及),都一时间成为了媒体追逐的焦点。研究院的宣传部门电话几乎被打爆,无数采访、讲座、合作邀请纷至沓来。
姜窈保持着相对的冷静,她婉拒了大部分个人采访,将曝光机会更多地让给了研究院和团队。但她深知,这波关注度带来的不仅是声誉,还有潜在的机遇与挑战。
果然,资本的嗅觉是最敏锐的。
几乎是在话题爆火的同一时间,各种寻求合作的投资人、企业代表就开始通过各种渠道联系研究院,联系姜窈。他们的邮件、电话、甚至直接登门拜访,目的明确而统一——看中了“数字敦煌”项目的巨大商业潜力。
院长决定召开一次小范围的合作洽谈会,筛选了几家背景实力较强、意向也最明确的投资方进行初步接触。会议室内,气氛与往日的研究学术讨论迥然不同,充满了商业世界的精明与急切。
姜窈作为项目核心负责人,与院长、孙志远副院长以及秦漠(院长特意点名让他参加,以其在艺术层面的权威性把把关)一同出席。
来的几家投资机构代表,个个西装革履,言辞犀利。他们带来的方案五花八门,但核心诉求高度一致:快速变现。
“姜组长,你们的数字飞天形象极具辨识度和美感!我们完全可以以此为核心,开发一系列爆款VR游戏!让玩家化身飞天,在虚拟洞窟中翱翔,打怪升级,体验盛唐风情!流水绝对可观!”一位游戏公司的副总裁唾沫横飞地描绘着蓝图。
姜窈眉头微蹙,尚未开口,秦漠已经冷声反驳:“飞天是庄严慈悲的佛教艺术形象,不是游戏里的战斗宠物。这种开发是对文化的亵渎。”
那位副总裁脸色一僵,讪讪地笑了笑。
另一家大型视频平台的代表则提出:“我们可以合作打造顶级IP!将数字飞天形象授权给我们,进行动画、网剧甚至大电影的开发!我们拥有顶级的流量和制作资源,一定能将其打造成国民级IP!当然,版权费和分成都可以谈。”
孙志远副院长有些意动,看向姜窈。姜窈却摇了摇头:“文化的解读和演绎需要严谨的态度,不能为了流量和娱乐性而歪曲其内核。目前阶段,我们更倾向于做知识和体验的传播,而非娱乐化的IP开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