咸阳宫,麒麟殿。看最快更新小说就来Www.Biquge77.Net
自新君扶苏登基以来,这座象征着帝国最高权力的殿堂,便一扫始皇帝晚年那种令人窒息的阴沉与猜忌,取而代之的,是一种温和而又充满朝气的崭新气象。
然而,今日的朝会气氛却显得有些诡异。
文武百官,皆垂首肃立,神情各异。以丞相王绾为首的一众秦国本土老臣,眉头紧锁,眼神中带着几分不易察觉的忧虑;而另一边,一些在扶苏新政中崭露头角的年轻官员,则面带期冀,跃跃欲试。
所有人都知道,今日将有一道足以震动整个帝国朝堂的诏书,被公之于众。
“奉皇帝命。”
中车府令尖细而又洪亮的声音,划破了大殿的沉寂。
“朕惟圣人有作,必有明师。朕以菲薄,嗣承大统,夙夜忧思,恐负先帝之托,苍生之望。今有山野之士陈寻,怀经天纬地之才,具洞悉古今之智。于沙丘之际,有拨乱反正、再造社稷之功;于朕登基之初,献休养生息、利国安民之策。其功,在社稷;其德,在朕心。”
诏书中的措辞,瞬间点燃了百官的记忆。
沙丘之变,先帝驾崩,赵高、李斯伪造遗诏,若非陈寻千里奔袭,拼死示警,此刻坐在这王座之上的,恐怕早已是胡亥那个傀儡。这份“再造社稷”的功劳,无人可以辩驳。
王绾等老臣的脸色,变得更加凝重。他们知道,那只盘旋已久,他们最不愿看到的“靴子”,终于要落下来了。
“朕,感其贤,敬其才。特,尊陈寻为‘帝师’!”
“帝师”二字一出,宛如平地惊雷,在大殿之内轰然炸响!
“帝师之位,超然于百官之上,入朝不趋,赞拜不名,剑履上殿!非有朕之特诏,不与朝议。然,其言,朕必亲听之;其策,朕必亲览之!”
“以其为朕之师,为帝国之鉴,共商万世太平之基业!”
“布告天下,咸使闻知!”
“钦此!”
诏书宣读完毕,整个麒麟殿,陷入了一种死一般的寂静。
超然于百官之上?
入朝不趋,赞拜不名,剑履上殿?
这,已经不是臣子了。这是将其抬到了与君王,近乎于平等的地位!
一个没有任何出身,没有任何官职,甚至连来历都语焉不详的“山野之人”,一夜之间,便成了这个庞大帝国里,地位最尊崇,也最特殊的存在!
“陛下,万万不可啊!”
短暂的死寂之后,终于有头铁的御史,按捺不住,第一个出列跪伏在地。
“‘帝师’之位,干系国本!非有大德于天下,大功于社稷之圣贤,不可居之!陈寻此人,来历不明,骤登高位,恐难服众,更恐为天下人所非议啊!”
“哦?”
扶苏看着下方跪伏的御史,脸上,没有丝毫的怒意,只是平静地问道。
“依你之见,何为‘大德’?何为‘大功’?”
“这……”
“罢黜阿房宫与始皇陵数十万劳役,使天下百万家庭得以团聚,此,算不算大德?”
“减免天下三成赋税,与民休息,使关中粮产,年增三成,此,算不算大功?”
扶苏的声音,依旧温和,但那股属于帝王的、不容置疑的压力,却让那名御史的额头上,瞬间渗出了一层细密的冷汗。
谁都知道,这两项被天下万民所称颂的“仁政”,其最初的规划者,正是那个,名叫陈寻的神秘青年。
“陛下圣明。”
就在此时,丞相王绾缓缓出列。
他没有直接反对,而是用一种充满了“老成谋国”之忧的语气,委婉地劝谏道。
“陈先生之才,臣等,亦有耳闻。然,其所学,多为‘奇技淫巧’之术,于‘格物’一道,或有所长。但‘帝师’之责,乃是辅佐君王,以‘德’治国,以‘礼’安邦。陈先生,于此道,恐非所长。老臣以为,此事,当从长计议。”
这番话,说得滴水不漏。
既肯定了陈寻的“功劳”,又巧妙地将其限定在了“技术官僚”的范畴,否定了他,在“治国大道”上的资格。
然而,扶苏似乎早已料到此点。
他笑了。
“丞相之言,差矣。”
他说,“朕,尊陈寻为师,非为学那早已腐朽的周公之礼,亦非为学那早已不合时宜的六国之言。”
“朕,要学的是一种,全新的‘道’。”
“一种,能让帝国之车轮,行得更稳;能让帝国之粮仓,变得更满;能让帝国之百姓,过得更好的……”
“经世济用之道!”
“此事,朕意已决。无需再议。”
说罢,他缓缓地从王座上站起,一甩衣袖,头也不回地走入了后殿。
只留下,满朝文武,在那巨大的震撼与迷茫中,面面相觑。
……
三日后,一座位于咸阳宫侧翼的、原本属于某位已故公子的清幽府邸,被正式挂上了“帝师府”的匾额。
陈寻,也正式从东宫的书房,搬到了这里。
他,没有参与那场,关于他自己命运的朝堂之争。
他,也从未想过,要去接受这个,足以让天下所有读书人,都为之疯狂的“帝师”之位。
但,扶苏的坚持,超出了他的想象。
“先生,”在那夜,扶苏亲自来到他的书房,用一种近乎于恳求的语气,对他说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