陈干事带来的消息,像一颗投入深湖的石子,涟漪过后,留下的不是平静,而是更深沉的涌动。最快更新小说就来Www.BiquGe77.NeT集体一等功的殊荣,如同一面光华夺目却沉重无比的镜子,照见了他们的功绩,也映出了无法弥补的缺失和触手可及的牵挂。
接下来的几天,医院的生活依旧规律,但小王和丽媚的心境已然不同。那种焦灼的等待感被一种更具指向性的急切所取代。换药、检查、康复训练,每一项日常活动都被赋予了新的意义——它们不再是单纯的疗愈,而是通往归队之路的阶梯。
小王的手臂活动范围越来越大,他不再满足于在院子里慢走,开始尝试进行一些恢复性的力量练习,比如托举医院为伤员准备的、重量不等的石锁。每一次肌肉的酸胀,都被他视为向昔日战斗力回归的证明。
丽媚脸上的伤痕已淡化成几乎看不见的浅粉色印记,但她折叠纱布的速度更快、更专注了,仿佛在模拟战场上分秒必争的紧迫。她还主动向护士长请求,帮忙整理药房、清点物资,用她侦察兵特有的细致,将杂乱归置得井井有条。护士长夸她勤快,她却在心里默念:这是在保持战斗状态。
侦察兵丢掉了棍子,走起路来虽然还有些微跛,但步伐一天比一天稳健。他常常加入小王的训练,两人互相督促,暗暗较劲,比谁恢复得更快。他们之间的话不多,但眼神交汇时,都明白彼此心中那团重新燃起的火焰。
他们之间的交流也发生了变化。话题不再局限于对前线的模糊担忧和对战友的思念,而是开始具体起来。
“听说三连换装新式步枪了,不知道我们回去还能不能赶上熟悉。”小王一边活动着手腕,一边看似随意地说。
“老李最擅长保养枪械,等他醒了,得让他给我们好好讲讲新枪的脾气。”丽媚接口道,语气里带着一种笃定的期盼,仿佛老李苏醒并归队是必然会发生、且不久就会实现的事情。
“鹰嘴涧的地形,我们最熟。敌人要是敢反扑,咱们回去正好能派上用场。”侦察兵望着地图的方向,沉声说道。
这些对话,与其说是讨论,不如说是一种信念的宣告和自我鞭策。他们用对未来的规划,来对抗当下的不确定性,用对战斗的渴望,来消化内心的悲伤与遗憾。荣誉被默默收进行囊的底层,它重要,但比不上前方战友的安危,比不上肩头未尽的责任。
这种变化,被细心的护士和医生们看在了眼里。他们发现这些年轻的伤员眼神里重新有了光,那是一种目标明确、充满力量的光。康复的积极性空前高涨,甚至让医生不得不时常提醒他们“循序渐进,避免二次损伤”。
一周后的早晨,主治医生在对小王和丽媚进行例行检查后,露出了欣慰的笑容:“恢复情况非常好,超出预期。小王同志的手臂功能基本恢复,丽媚同志的伤口愈合得也很理想。按照这个进度,再观察几天,如果没有反复,就可以考虑出院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