黑白小说网 > 盛唐:我靠挨打改写马嵬坡 > 第一百二十五章 民心

李隆基这番判决既肯定了杨国忠查案的正确性,又惩处了具体经办官员,还保全了御史台和门下省的颜面,算是给了天下一个说法。最快更新小说就来Www.BiquGe77.NeT

与此同时,他的举动维护了李林甫的权威。不仅没有追究他的“主谋”之责,反而将最终“督办”此案的权力交还到他手中。

这意味着什么?

这意味着李林甫完全可以找几个替罪羊,以最小的损失完成他的“任务”,甚至借此机会清理一波不听话的下属,进一步巩固自己的势力。

而对李林甫本人,李隆基仅仅是口头敲打,毫无实质惩罚。

至于安禄山,更是被他甚是轻巧地从此事中推开了----这里暂时没你说话的份。

李隆基的判决音犹在耳,宣政殿内群臣心思各异。百官心中明镜一般,纷纷暗自摇头。

杨国忠这次雷声大雨点小,看似赢了场面,实则输了里子。他豁出身家性命,甚至不惜拉上靖安司和韦见素,最终却只是给李相挠了个痒痒,自己反倒结结实实得罪了权相。

日后在这朝堂之上,他怕是举步维艰了。

杨国忠这买卖做的,着实亏大了。

然而,令他们不解的是,杨国忠脸上非但没有丝毫沮丧,反而依旧挺直着腰板,嘴角甚至噙着一丝若有若无的笑意,那眼神深处,竟是一副“大局已定”的从容。

他这是成竹在胸?

甚至于,一样被拂了面子的安胖子也是一副云淡风轻的模样。在大家印象里这位边将的脾性可也不是那种能忍气吞声的,哪怕对面是皇帝多半也要急眼一阵,如今却是这般姿态......

这两人是不是都疯了?

朝堂之上暗流涌动,正当这群文武大臣各自还在琢磨着这事情是不是就要以李林甫的“险胜”而告终时,长安城的朱雀大街上,已经是另一番天地了。

杨昱岂会让自己兄长独战于朝堂?

他深知,对付李隆基这般精明且重平衡的帝王,朝堂内的证据与博弈固然重要,但朝堂外的声势与民心,才是压垮骆驼的最后一根稻草。

也唯有这民心,才是足以迫使御座之上的那位圣人无法“轻轻放下”的最强力量。

历史是人民创造的。杨昱一直如此相信着。因此他要再一次站在历史潮流的浪尖上,成为这个时代的弄潮儿。

杨昱今天根本没来上朝。

他一早就拉着彻夜未眠、眼眶通红却亢奋异常的元结,还有满脸写着忧心忡忡的杜甫和一脸兴奋、觉得比炼丹画符刺激多了的陈妙,早早来到了朱雀大街。

元结手持他那份《祭妻文》,站在一处临时搬来的矮榻上,再次面对越聚越多的人群,声嘶力竭地诵读着。

他不再是一个落魄书生,而是一个为亡妻、为无数冤魂请命的丈夫。

就在这里,杨昱与杜甫分立两侧,陈妙则机灵地带着几位相熟的贵女,迅速将早已抄写好的《祭妻文》中最为脍炙人口的句子分发给围拢过来的士子与百姓。

“......苍苍蒸民,谁无姊妹?惶惶弱质,孰非血肉?!”

杜甫在一旁,振臂高呼,尝试着引导人群的情绪:“朝廷已查明真相,岂容贪官污吏逍遥法外?吾等当为民请命!”

陈妙则带着一群被她拉来的各府小姐,还有那些因仰慕杨昱而聚集过来的长安少女,她们或许不懂政治,但那份对“海棠”们的同情和对浪漫悲剧的共情,让她们成为了最热烈的响应者。

杨昱穿梭其中,他并没有高声呐喊,而是对着一些看似读书人模样的士子低声快速说着什么:“......朝中已有清流御史拼死揭发,证据确凿!然奸相势大,恐欲盖弥彰!吾辈读圣贤书,所求为何?此时不为民发声,更待何时?!”

消息一传十,十传百。

从对海棠的同情,到对贪腐的愤怒,再到对权贵欺压百姓的积怨,瞬间被点燃!

越来越多的人从四面八方汇聚到朱雀门下,声浪一浪高过一浪。

这一幕,又瞬间点燃了在场许多观望者心中的火焰。前日玉真观法会的悲情尚未散去,元结的泣血诵读言犹在耳。

士子们感同身受,联想自身;普通市民联想起自家女儿、姊妹,物伤其类;更有甚者,家中曾有亲人没入教坊者,已是掩面痛哭。

一时间,朱雀门下已经人满为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