黑白小说网 > 我不是天才刑警 > 第138章 三刀心脏

案发地点在郊区,有点远,路上需要半个多小时。看最快更新小说就来Www.Biquge77.Net

两人开车前往。

中队其他同事和技术中队也在路上,包括季伯伟等队长在内,辖区派出所已经初步控制了现场,只等刑侦大队赶到。

韩凌坐在副驾驶,...

李晓蓝的申请表在阳光下泛着微光,纸页边缘有些磨损,像是被反复摩挲过。杜俊才的手指停在那行字上,久久未动。窗外的风穿过驿站敞开的玻璃窗,吹动了桌角一叠信件,其中一封滑落下来,恰好翻到背面??那是前几天刚收到的一封“告别信”,写信人最终没有寄出,而是亲自交到了驿站前台。

信里只有一句话:“我昨天梦见我妈穿着蓝裙子站在花田里,她回头对我笑。我想告诉她,我已经敢哭了。”

此刻,杜俊才忽然明白了什么。不是所有结束都意味着消亡,有些只是暂停;也不是所有沉默都是放弃,有些是在等一个可以承接重量的人。

他抬起头,看向坐在接待区的李晓蓝。她穿着素净的米色针织衫,头发扎成低马尾,神情安静,像一株生长在阴影里的植物终于触到了光。她似乎察觉到了他的目光,转过头来,轻轻点了点头。

杜俊才起身走过去,把申请表递还给她。“你母亲写的那本书,”他说,“改变了很多人。”

李晓蓝接过表格,指尖微微颤了一下。“我知道。”她低声说,“但她最希望改变的,是那些还在挣扎着说话的人,能被听见。”

两人之间的空气仿佛凝滞了一瞬。远处传来茶水间烧水壶的鸣响,有人笑着提醒谁去关火,日常的声音流淌进来,温柔地填补了沉默。

“你会通过审核的。”杜俊才说,“不过你要知道,这份工作不会让你‘拯救’任何人。它只会让你学会,如何不打断别人的痛苦。”

李晓蓝笑了,眼角浮起细纹。“我妈妈临走前最后一晚,还在改一封信。她一边哭一边写,说这不是遗书,是一封迟到二十年的回信。她说,如果当年有人肯听她说‘我不想活了’,而不是立刻带她去看医生、锁住药瓶、没收手机,也许她就不会觉得全世界都在堵她的嘴。”

她的声音很轻,却像锤子敲进杜俊才的心里。

“所以我不做拯救者,”她继续说,“我只是想成为那个,能让别人安心说出‘我想死了’的地方。”

那天下午,杜俊才破例批准她提前参与培训旁听。课程主题是“创伤叙事中的非干预式倾听”,由一位失去女儿的母亲主讲。她说:“当孩子走了以后,所有人都对我说‘节哀顺变’‘你要坚强’‘时间会治愈一切’。可我只想听一个人问我:‘你现在有多疼?’”

教室里很安静,只有空调低沉的嗡鸣。李晓蓝坐在第一排,认真记笔记。每当讲师提到“沉默的力量”“语言之外的陪伴”时,她都会抬头看一眼墙上的标语??那是“回声行动”的核心信条:

**“你说,我在。”**

培训结束后,杜俊才请她留下喝茶。他们坐在院子里的老槐树下,阳光斑驳洒在水泥地上,像碎掉的记忆拼图。

“赵志明去年冬天去世了。”杜俊才忽然开口,“走得很平静。养老院的人说,他最后几天一直在读一首诗,北岛的《走向冬日》。他还留了一本日记,里面全是读书会成员的名字和他们的近况。他在每个人的姓名后面画了一个小符号:有的是太阳,有的是雨滴,有的是一片叶子。”

“我知道。”李晓蓝轻声说,“他给我妈写过信。说她是第一个,真正听懂《告别指南》的人。”

杜俊才怔住。

“我妈埋陶罐那天,他也去了。”她望着远处飘过的云,“他站在山坡上看了一会儿,没说话,放下一朵干枯的鸢尾花就走了。后来我在日记里发现,那天是他妻子忌日。”

风吹动她的发丝,也吹动了杜俊才心底某根久未拨动的弦。

“你知道吗?”他说,“L-5设备最后一次传输的数据,除了那封信,还有一个隐藏层。我们花了半年才破解出来??是一段音频,只有十七秒。”

李晓蓝猛地看向他。

“是你母亲的声音。”杜俊才缓缓地说,“她说:‘如果你听到这个,请替我告诉林老师,我说过了,我愿意留下来。’”

李晓蓝的眼泪一下子涌了出来。她用手捂住嘴,肩膀微微颤抖,却没有发出一点声音。那一刻,杜俊才终于明白,为什么有些人宁愿用密码、标点、陶罐、视频,甚至死亡来传递一句话??因为活着的时候,没人允许她们好好说完。

良久,她擦干眼泪,从包里取出一本薄薄的册子。“这是我整理的我妈最后一年写的碎片文字。有日记片段,有批注,也有写给不同人的信草稿。我想把它交给‘回声档案馆’,作为培训材料使用。”

杜俊才接过册子,封面手写着一行字:

> 《未完成的春天》

翻开第一页,是一段摘录自《当我决定不再等春天》的句子,旁边加了铅笔批注:

> “我不是不想活,我是不知道该怎么向这个世界解释我的痛。

> 直到我发现,有人不急着让我好起来,只是坐在我身边,说:‘你说,我在。’

> 那一刻,我才开始相信,春天或许还能再来。”

杜俊才合上册子,郑重地点了点头。

几天后,李晓蓝正式成为“倾听伙伴”实习生。她的第一个任务,是跟进一名因校园霸凌产生自残倾向的十六岁女生。女孩拒绝心理评估,也不愿与父母沟通,唯一愿意接触的人,是学校图书馆管理员??一位曾参加过“静默读书会”的退休教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