清河坊市的中心广场早已被修士们围得水泄不通。看小说就来m.BiQugE77.NET天还未亮,就有修士扛着木凳、提着食盒赶来占座,到了巳时,广场四周的屋顶、树梢上都挤满了人,连坊市入口的牌坊下都站着踮脚张望的修士。广场中央被临时清理出一片三丈见方的空地,空地两侧分别摆放着炼器所需的器具,中间则是一张铺着暗红色绒布的长桌,三位须发皆白的长老端坐其后——他们分别来自坊市管理处、天策卫和云岚宗,是这场炼器对决的裁判,每个人身上都散发着筑基期修士的沉稳气息。
墨大师身着一身宽大的白色炼器师长袍,袍子领口和袖口绣着金色的火焰纹路,这是修仙界炼器大师的专属标识。他须发皆白,却面色红润,一双眼睛炯炯有神,此刻正双手背在身后,目光倨傲地扫过人群。他面前的地面上,一尊半人高的紫铜炼丹炉静静矗立,炉身上刻满了“离火纹”“聚灵纹”等复杂符文,符文缝隙中还嵌着细小的灵玉碎屑,在阳光下泛着淡淡的莹光。炼丹炉旁的青石台上,整齐堆放着各类珍稀材料:拳头大小的“雷纹铁”表面布满银色纹路,轻轻一碰就能感受到微弱的电流;淡蓝色的“水云石”像凝结的云朵,入手冰凉,能自动吸收空气中的水汽;还有三颗鸽卵大小的“凝神晶”,通体透明,里面仿佛有流光在缓缓转动,散发着精纯的灵气——这些材料随便拿出一件,都能在坊市卖出上百块下品灵石,寻常修士连见都见不到。
“不愧是墨大师,这手笔真是太大了!雷纹铁和凝神晶都用上了,看样子是要炼制上品法器啊!”
“那是自然,墨大师年轻时就炼制过‘流火剑’那样的上品法器,对付李荣涛还不是手到擒来?”
“你看李荣涛那边,连个炼器炉都没有,该不会是还没准备好,想临阵脱逃吧?”
议论声像潮水般涌来,李荣涛却显得格外平静。他穿着一身素色锦袍,腰间系着天策卫赠送的玄铁令牌,身后跟着石猛——石猛手里提着一个半人高的黑色木箱,箱子是用地球的高强度塑料制成,表面贴着一张白色纸条,上面用仙界文字写着“精密仪器,小心轻放”,箱子边角还裹着防撞泡沫,显然是为了保护里面的东西。
“老板,他们都在说您不行,要不要我去教训教训他们?”石猛压低声音,眼神扫过人群中几个说得最起劲的修士,拳头不自觉地握紧。
李荣涛轻轻摇头:“不必。口舌之争没有意义,等会儿用实力说话就好。”
就在这时,广场东侧传来一阵清脆的钟声——三短一长,是坊市对决开始的信号。裁判席上,为首的坊市管理处长老缓缓开口:“炼器对决,以‘实用’为核心,双方各炼一件器物,半个时辰内完成,最终由老夫三人与在场修士共同评判。现在,对决开始!”
话音刚落,墨大师率先行动。他双脚分开与肩同宽,双手快速结印,口中念念有词:“离火聚,灵材融,起!”随着口诀落下,地面微微震动,炼丹炉底部的通风口突然涌出一股暗红色的火焰——这是修仙界罕见的“地火”,温度高达三千摄氏度,比普通灵火更难掌控,却是炼器的绝佳火焰。暗红色的火焰缠绕着炉身,炉身上的符文瞬间亮起金色光芒,将周围的灵气源源不断地吸入炉中。
“好!这是墨大师的独门‘地火控术’!”人群中有人惊呼,“据说他能将地火温度控制在分毫之间,连最娇嫩的灵材都能完美融化!”
墨大师眼神专注,双手一挥,青石台上的雷纹铁、水云石和凝神晶纷纷飞起,按照“铁先、石中、晶后”的顺序,依次落入炼丹炉中。地火熊熊燃烧,炉身逐渐变得通红,隐约能看到里面灵材融化的景象。他不时伸出手指,一缕缕灵力如细针般刺入炉中,调整火焰的大小和方向——当雷纹铁融化时,他将火焰调弱,避免金属汽化;当水云石加入时,又稍稍增强火力,确保两种材料充分融合;最后放入凝神晶时,更是将火焰压得极低,只用余温慢慢烘烤,让晶体中的灵气均匀渗透进金属液中。每一个步骤都精准无误,引得围观修士阵阵喝彩,连裁判席上的长老都微微点头,眼中露出赞许之色。
李荣涛站在一旁,静静地看着墨大师炼器,眼神中带着一丝敬佩。他不得不承认,传统炼器术确实蕴含着修仙界千年的智慧——墨大师对灵材特性的掌控、对火焰温度的调节,以及对符文力量的运用,都达到了登峰造极的地步。但他并不打算走传统路线,而是要用地球的科技,创造出一种全新的“法器”,一种能打破修仙界固有认知的奇物。
当墨大师的炼丹炉中开始散发出淡淡的青色光晕,隐约能看到炉内器物轮廓时,李荣涛终于行动了。他走到自己的区域,将黑色木箱放在地上,小心翼翼地打开——箱子里铺着柔软的泡沫,整齐摆放着各种零件:银色的铝合金外壳、透明的高硼硅玻璃透镜、黑色的锂电池组、还有印着复杂线路的电路板和微型电机。这些零件在地球都是常见的工业产品,却让在场的修士们看得一头雾水。
“这是什么东西?银光闪闪的,难道是某种特殊矿石?”
“那个透明的玩意儿看起来像琉璃,可里面怎么没有灵气波动?”
“李荣涛这是在干什么?拿一堆破烂玩意儿凑数,根本不懂炼器术!”
嘘声和质疑声此起彼伏,甚至有几个墨大师的学徒开始大声嘲讽:“凡俗之物也敢拿来丢人现眼,赶紧认输吧!”石猛站在李荣涛身后,脸色越来越难看,右手紧紧握住了腰间的长刀,指节因用力而泛白,只要李荣涛一声令下,他就敢冲上去教训那些嘲讽者。
李荣涛却毫不在意,他蹲下身,熟练地将零件一一取出,放在预先准备好的工作台上。首先,他将两片弧形的铝合金外壳拼接成一个圆柱形底座,外壳边缘有精密的卡扣,轻轻一按就能牢牢固定;接着,他将锂电池组和电路板安装在底座内部,用细小的螺丝固定好,再将导线按照颜色一一焊接——他的动作娴熟,手指灵活地穿梭在零件之间,连一丝多余的动作都没有,显然在地球早已练习过无数次。
随后,李荣涛拿起那片高硼硅玻璃透镜——这是他特意从地球定制的,透光率高达99%,还能承受剧烈的温度变化。他将透镜固定在底座前端的卡槽中,又在透镜周围安装了一圈小型led灯珠,最后连接上一个镶嵌在外壳上的银色开关。整个过程不到半个时辰,一个看起来像“探照灯”的物件就组装完成了——它通体银色,长约一尺,直径三寸,前端是透明的透镜,后端有一个可以更换电池的盖子,外壳上还刻着简单的防滑纹路,既精致又实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