苏晚和陆衍的成功,如同投入湖面的石子,激起的涟漪远不止于他们的小家。看小说就到WwW.BiQuGe77.NEt村里越来越多的人,尤其是那些家境困难或心思活络的,亲眼见证了“石头地变瓜田”的奇迹,心思都活络起来。先前零星的请教,渐渐变成了有组织的需求。
在王婶等人的牵头和村委会的默许下,一个由七八户人家组成的“果蔬种植互助小组”应运而生,苏晚被公推为小组的“技术顾问”。小组的初衷是好的,互通有无,交流经验,共同采购些便宜的农资,甚至计划将来产量大了可以联合销售,增强议价能力。
然而,理想很丰满,现实却很快露出了骨感的一面。小组运作没多久,挑战便接踵而至。
首先是成员心态不一。像王婶这样踏实肯干、真心想学技术的占一半;但也有那么两三户,抱着占便宜、搭便车的心思加入。比如村里的懒汉刘老歪,自家地都懒得精心伺候,加入小组后,每次集体学习倒是积极,但轮到需要出力气整理公共育苗地、或者分摊购买竹竿塑料布的费用时,就开始哭穷耍滑,要么“腰疼”,要么“家里揭不开锅”,只想等着分享别人的成果。
其次便是利益分配初现端倪。第一次集体育苗的菜苗长出后,分配就成了难题。苗有壮有弱,地有肥有瘠。大家都想要壮苗,都想种在离水源近的肥地。几户人家为了几畦苗的分配,私下里争得面红耳赤,话里话外都觉得自己吃了亏,跑到苏晚这里来诉苦抱怨,让她主持“公道”。
这天傍晚,互助小组的成员聚在苏晚家院子里开小会,原本是商量下一茬种什么菜,结果话题很快又歪到了抱怨和争执上。
刘老歪翘着二郎腿,叼着烟袋:“要我说,晚丫头,你们家大棚种得好,肥料肯定有秘方!都是互助小组的,不能藏私啊,拿出来大家共用呗!” 他想的是不劳而获。
另一户姓李的媳妇立刻接话:“就是!还有那种瓜的诀窍,可不能只教给王婶她们几家关系好的!咱们是一个组的,得公平!”
王婶听不下去了,反驳道:“刘老歪你少胡说八道!晚丫头哪次藏私了?哪种菜什么时候下种、怎么施肥防病,不是说得清清楚楚?你自己不上心,肥料舍不得下,苗不肯问,怪谁?人家晚丫头和陆衍流汗开荒的时候,你们在哪儿呢?”
“哎,王婶你这话说的,我们不是没那个本钱嘛……”李媳妇嘟囔着。
院子里顿时吵吵嚷嚷,乱成一团。苏晚看着眼前这番景象,心里有些疲惫,但也知道这是发展过程中必然要经历的阵痛。她看了一眼身旁一直沉默不语的陆衍,他眉头微蹙,显然也不喜这种吵闹,但他并没有插手,只是用眼神给予苏晚支持,让她自己处理。
苏晚深吸一口气,提高了声音:“大家都静一静!”
她的声音清亮,带着一种不容置疑的镇定,院子里渐渐安静下来,众人都看向她。
“成立互助小组,是为了大家好,不是为了吵架。”苏晚目光扫过众人,语气平和却有力,“咱们把话说在明处。第一,技术,我没有秘方,只有笨办法,就是肯下功夫,细心观察。我所有的经验,只要大家愿意学,我绝不藏私,王婶、张嫂她们种得好,是因为她们肯听肯干,舍得下力气和本钱!”
她顿了顿,继续道:“第二,关于公平。光想着占便宜,小组长远不了。从下次开始,我们立个规矩:集体出的钱、集体出的力,都用本子记清楚,公开透明。出力多的、投入大的,分配苗种、选择地块的时候,自然优先。想不出力不出钱就分好处的,对不起,互助小组不养闲人。”
这话说得直白,刘老歪和李媳妇等人脸上挂不住,想反驳,但在苏晚清澈的目光和旁边陆衍无形的压力下,又悻悻地闭上了嘴。
“第三,”苏晚拿出一个小本子和一支铅笔,“我们现在就把接下来要买的种子、肥料钱算清楚,每户该摊多少,白纸黑字写下来。愿意的,明天把钱交到我这里,我们一起去买。不愿意的,也不强求,但还是欢迎来交流经验。”
她思路清晰,条理分明,既表明了无私的态度,又立下了公平的规矩,更拿出了实际的操作方案。这番举动,让王婶等真心想做事的人拍手称快,也让那些想浑水摸鱼的人无机可乘。
最终,大部分成员都同意了这个方案,只有刘老歪嘀咕着“麻烦”溜走了。互助小组经历了一次小小的风波,非但没有散伙,反而因为规则的建立而变得更加稳固。苏晚用她的智慧和公正,赢得了小组成员更深的信服。
然而,就在苏晚刚刚理顺小组内部事务,准备带领大家大干一场时,一场突如其来的危机,考验的不仅仅是小组,更是整个村庄。
秋收时节,老天爷却偏偏不作美。连绵的秋雨下个不停,地里成熟的玉米、稻谷无法收割,眼看就要烂在地里,村民们心急如焚。更雪上加霜的是,公社唯一的一台老式拖拉机,在抢运公粮时陷进了通往邻村的一段泥泞不堪的土路里,动弹不得,司机也束手无策。那段路是几个村子交公粮的必经之路,拖拉机堵在那里,后面的牛车、板车全都过不去,眼看就要耽误交粮的大事,公社干部急得团团转。
消息传到村里,大家都慌了神。交不上公粮,可是要影响全村评优和返销粮分配的!村长敲着锣召集青壮劳力,想去把拖拉机推出来,可那家伙重达数吨,陷在深泥里,人力根本无可奈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