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组部副部长张海洋那个预示着政治生涯转折的电话,让高育良在短暂的沉重后,迅速恢复了冷静与理智。看小说就到WwW.BiQuGe77.NEt
高育良深知,在调查组下来、自己正式退居二线之前这段时间,必须把手头几件关键的事情处理干净,不留后患,也为自己的其他门生和汉大政法的学子们尽可能地铺平道路。
在迅速在处理完其他几件事情后,剩下的就是侯亮平的问题了。
高育良在思索后,将电话打给了季昌明,季昌明接电话的速度很快。
“昌明同志,对侯亮平同志涉嫌渎职问题的调查,进展如何了?”高育良的语气平和,听不出太多情绪。
电话那头的季昌明似乎早就等着这个电话,连忙汇报:“育良书记,调查已经基本结束了。证据比较充分,主要是侯亮平在接到蔡成功对陈岩石同志的举报后,未按规定进行任何核实,也未进行研判,仅在询问笔录中简单记录‘举报内容不实’便归档处理,后续也未向相关领导和部门报告,确实构成了工作上的重大疏忽和渎职,客观上可能掩盖了问题,干扰了视线。只是侯亮平本人一直坚持辩解说,他的初衷是为了汉东的反腐大局,认为蔡成功是诬告,担心不实举报,并非故意要偏袒陈老或影响经济发展。对蔡成功的举报,他承认是程序上的疏忽,但坚决否认主观上存在任何偏袒或渎职的故意。”
季昌明顿了顿,似乎在字斟句酌:“不过,我们的同志在后续问询时,也点出了一个关键问题,或者说,是一个让人难以理解的行为:如果他不是主观上想要寻求某种庇护,或者与陈岩石同志存在超出工作范围的私人交往乃至利益输送,为什么在被停职反省期间,几乎天天泡在陈岩石家里,甚至帮着锄地、浇花、干杂活?这种过于亲密、超出常理的举动,很难用简单的尊重老同志来解释。对此,他无法给出合理解释,大多数时候只能选择沉默,或者说一些‘陈老是我尊敬的长辈’之类的空话。”
侯亮平的情况已经很清楚,证据链和逻辑都指向侯亮平存在严重的渎职行为,他的辩解在“天天泡在陈岩石家干活”这一事实面前,显得苍白无力。
但季昌明汇报完后,却迟迟没有主动提出具体的处理意见,他在等待高育良的指示。
季昌明内心非常清楚,对侯亮平进行处理,尤其是较重的处理,很可能会得罪侯亮平背后那位在帝都妻子钟小艾。他季昌明不想当这个恶人,也不愿承受来自钟小艾可能的压力和未来的记恨。但他也知道,在当前这个敏感时刻,高育良和省政法委绝不会允许侯亮平的问题高高举起、轻轻放下。他就在等高育良的明确指示,以便自己可以“奉命行事”,最大限度地规避掉主要责任。
高育良立刻洞悉了季昌明那点小心思。高育良内心暗叹季昌明到底还是少了些魄力,但语依旧给出了明确的指示。
“昌明同志,证据确凿,事实清楚,就不要再犹豫了。我们是执法机关,是纪律部队,必须维护法律的严肃性和纪律的刚性,不能因为涉及到谁的家眷就网开一面,那会寒了广大干警的心,也会损害我们检察院的公信力。对于侯亮平同志的问题,我和省政法委的意见是,严格按照相关规定,进行处分。考虑到其行为造成的客观不良影响和暴露出的问题性质,建议给予其撤销党内职务、行政记过处分。”
侯亮平的这个处分,将如同一个醒目的污点,对其未来的晋升必然产生影响,至少在未来两年内很难得到提拔重用,其政治前景被蒙上了一层厚厚的阴影。但另一方面,处分并未一棍子打死,保留了其公职和党籍,没有撤职,更没有移交司法,也算给了钟小艾那边一个交代,没有彻底撕破脸,保留了日后转圜的余地。
高育良要求季昌明迅速处理侯亮平,不仅是为自己政治生涯收尾的考量,也是不给后续接手汉东政法工作的新领导留下麻烦,留一份香火情,将来无论谁来接替自己,对汉东大学政法系走出去的其他同志,总归不会留下太差的印象,不至于赶尽杀绝。一个稳定、有序过渡的政法系统,对汉东政坛才是最重要的。
高育良的声音顿了顿,仿佛在谈论一件与己无关的事情:“至于钟小艾同志那边如果有什么想法,就让她来找我吧。所有决定,是我高育良做的,我一力承担。反正我很快也要退居二线了,一个闲人,再有什么,也无所谓了。做事,总要留有余地,山不转水转。”
这番话,既是明确交代,也为季昌明卸下了心理包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