黑白小说网 > 诸天长生:坑爹系统迟到百年 > 第129章 金鳞岂是池中物

明教总坛的全力支持与武当派的明确表态,如同两颗投入平静湖面的巨石,其引发的波澜迅速席卷了整个天下与武林。看小说就来m.BiQugE77.NET

朱元璋那篇由李长安亲自起草、经由明教和武当两大渠道扩散出去的《讨元檄文》,更是字字如刀,句句如雷,“驱除胡虏,恢复中华”八个字,不知点燃了多少仁人志士心中的热血与希望。

一时间,天下风云际会,目光尽聚滁州。

原本许多还在观望的豪杰、苦于报国无门的文人、乃至一些对元廷彻底失望的中下层官吏,纷纷收拾行囊,怀揣着不同的理想与抱负,如同百川归海般,向着滁州城涌来。

滁州城门前,每日车马络绎不绝,人流如织。负责接待的官吏忙得脚不沾地,元帅府前的名刺拜帖堆积如山。

有满腹经纶、胸怀韬略的儒生,指着檄文中的“立纲陈纪,救济斯民”慷慨陈词,愿效犬马之劳;

有精通律法、熟知政务的胥吏,看中了朱元璋集团的潜力和秩序,前来投效;

更有许多身怀绝技、郁郁不得志的江湖豪客,被“驱除胡虏”的大义和明教、武当的号召所吸引,前来投军。

甚至一些原本在其他反王麾下不得重用的将领,也暗中派人接触,表达了改换门庭的意愿。

朱元璋自然是来者不拒,但他并非照单全收。在李善长、徐达等人的协助下,他设立了一套严格的考核机制,量才录用。

有真才实学者,委以重任;

志大才疏者,暂且安置;

心怀叵测者,坚决清除。

滁州这座原本并不起眼的城池,竟在短时间内,呈现出一种前所未有的蓬勃朝气与人才鼎盛的景象!

文臣武将,济济一堂;各方豪杰,摩拳擦掌。

一股欲要改天换地的磅礴力量,正在这里加速凝聚。

这一日,元帅府来了一群特殊的年轻人。

他们身着道袍,背负长剑,个个气度沉凝,眼神明亮,正是武当派下山的三代弟子,为首的便是宋远桥之子宋青书。

朱元璋闻讯,亲自出迎。

他对明教和武当派的支持极为看重,这不仅意味着高端武力的补充,更是一种无形的政治资产。

双方见礼已毕,宋青书举止得体,言辞恭敬,却也不失名门大派弟子的风范:“朱师叔祖,晚辈宋青书,奉家父与太师父之命,率众师弟前来听候差遣。我等武功低微,但愿凭手中长剑,略尽绵薄之力,助师叔祖早日成就大业,解救苍生。”

朱元璋见宋青书一表人才,武功根基扎实,更是武当嫡传,心中甚喜,连忙温言抚慰,安排他们住下,并打算让他们先负责一些情报传递和护卫工作,以示信任和重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