五龙庙农垦社全体社员,以及参与劳动的官兵们,喜气洋洋拿着镰刀割下今年第一把小麦。看小说就到WwW.BiQuGe77.NEt
接着他们把手里的麦子举起来,大声说着吉利话。
嗯,更像是在喊号子。
“今年大丰收,嘿!”
“明年更厉害,嘿!”
“吃饱了肚子,嘿!”
“消灭小鬼子,嘿!”
兼职当摄影师的钱沱沱来了个闪电n连拍。
她没有这个时代常见的照相机,用的是现手机。
大家对她手里的小盒子也见怪不怪,都知道这是“最先进的相机”。
打印相片也方便得很,商城有卖手机打印机。
当然她也没忘记拍视频。
接着社员和官兵们,换上最破、最旧的衣服,满面笑容放下镰刀,拿起单人收割机正式开始收割。
这单人收割机真好用呀,只需要把刀刃对准麦杆挥过去,麦子就像敌军一样一倒一大片。
有人负责割,有人负责收拢捆好运送。
很快,亩产出来了。
“400斤!足足400斤啊!”
“呜呜呜……我想都不敢想啊!”
社员们知道亩产400斤后欢呼起来,有些老农甚至还蹲在地上呜呜哭。
注:为了方便,斤数不是当时的十六两秤,而是现代的十两。
钱沱沱不太理解他们为什么这么激动。
亩产四百斤并不多呀,她在现代了解过,小麦亩产普遍在600斤以上。
亩产千斤也很多。
要不是因为这里山地多水田少,不然要是种那位伟大的袁爷爷培育的杂交水稻,产量更可观。
感谢袁爷爷!让大家伙吃饱饭!
哼,那些鼓吹“碳水不好”的家伙,袁爷爷把他们喂得太饱让他们人话都不会说了!
“卫冉同志!谢谢你!”
跟着参加开镰仪式并参与收割的王铁山,激动跑过来有些语无伦次道谢。
钱沱沱摆摆手:“谢啥,这亩产也不高啊。今年的冬小麦咱再努努力,争取达到亩产八百斤!”
王铁山瞪大眼睛,仿佛听到了神话,“八百斤?你可真敢想啊!”
“为什么不敢想?还有亩产千斤我没说呢。”
一句话让王铁山觉得他在听天方夜谭。
“卫冉同志,你知道去年晋西北地区小麦的亩产是多少吗?”
钱沱沱想了想,猜道:“三百斤?”
不然也不会因为亩产四百而欢呼。
王铁山苦笑一声:“你想多了。是39斤。”
钱沱沱声音不自觉提高了些:“你说什么?39斤?亩产?!”
对方重重点头:“对,就是亩产。所以你知道为什么我们这么高兴了吧!”
这次收获比去年多了足足十倍,十倍啊!
“不,不是,怎么才39斤啊。”
钱沱沱难以想象这么低的产量,怎么养活人。
“因素很多。一是种子,战乱让大家都没有什么良种,甚至连种子都没有。要么是被鬼子、鬼子抢走当粮食,要么为了活命,不得不把种粮吃掉。”
王铁山是农民的儿子,知道种地的苦。
钱沱沱提供的种子,是在商城里买的良种。
抗旱,抗伏、抗病、抗虫性极好。
再加上有她提供的化肥,第一批春小麦虽然因为土地、天气原因,亩产还是达到四百斤。
“卫冉同志,你活人无数啊!”
王铁山声音哽咽,他爷他奶就是活活饿死的。
临死前,想吃一口白面都没能满足。
就一口白面!都满足不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