黑白小说网 > 西游之后:神隐昆仑 > 第九章 嵩山石壁铭

终南山藏书阁内,油灯的光芒将三人的影子投在浩如烟海的典籍之上,拉得悠长。看最快更新小说来M.BiQuge77.Net

李玄微带回的关于华山古洞“心印”的消息,如同一块投入深潭的巨石,在守卷人内部激起了不小的波澜。老竹翁与几位长老连日参详,结合那枚“契约碎片”,愈发确信齐天大圣孙悟空的“沉寂”是主动履行古老契约的关键一环。

“嵩山,必须尽快前往。”清漪的手指在摊开的古老舆图上划过,最终定格在中岳嵩山的位置,“此处为佛、道、儒三教荟萃之地,少林寺乃禅宗祖庭,中岳庙是道教第六小洞天,历来传说众多。更重要的是,守卷人前辈手札中曾模糊提及,嵩山少室山某处,存有疑似直接镌刻‘天律’条文之石壁。”

李玄微目光灼灼:“若能亲见‘天律’条文,或许能更清晰地理解仙神退隐的界限与缘由。”

“正是此意。”老竹翁颔首,盲眼仿佛能洞穿时空,“然逆天盟此番受挫,绝不会坐视我等探寻真相。此行务必谨慎,嵩山虽为名门正派聚集之地,但‘天幕’之下,人心易变,难保没有逆天盟的暗桩潜伏。”

三日后,准备妥当的李玄微与清漪再次启程。依旧是两匹神骏的风行驹,但清漪的包裹中多了几件守卷人特制的防身法器与解读古文的工具。李玄微则除了那卷《西游后录》和父亲遗留的青铜短剑,还带上了一卷空白的帛书和特制墨锭,以备拓印可能发现的古老铭文。

两人离开终南山秘境,一路向东,过潼关,入中原腹地。时值晚唐,中原大地虽暂离黄巢起义的核心战火,但藩镇割据的阴影依旧笼罩,民生凋敝,路途常见逃难的流民与荒芜的田地。这与终南山秘境的宁静祥和形成了鲜明对比,更坚定了李玄微探寻真相的决心。

沿途,他们并未过多停留,只在必要之时补充食水,打听消息。偶尔能感受到一些微弱的元气波动,或是在荒村古庙发现一些低阶妖物作祟的痕迹,皆被清漪随手料理。李玄微则利用这些机会,磨练自身对天地元气和邪祟气息的感知,虽无法力,但灵觉愈发敏锐。

半月之后,嵩山那雄伟连绵的山脉轮廓终于出现在地平线上。山势巍峨,林木葱郁,隐约可见山间点缀的寺庙宫观的飞檐。

两人在山脚偃师城稍作休整,并未惊动当地的少林寺或中岳庙,而是根据守卷人秘传的线索,直接绕向游人罕至的少室山后山。

与华山的险峻奇崛不同,嵩山更显雄浑厚重,带着一种历史的沉淀感。后山路径崎岖,古木参天,藤蔓缠绕。清漪循着记忆中手札记载的方位,结合对地脉元气的感应,在前引路。李玄微紧随其后,仔细观察着周围的环境。

越往深处,人工开凿的痕迹几乎消失,只有兽径与自然的鬼斧神工。空气中弥漫着淡淡的草木腐殖质气息,以及一种……难以言喻的古老与肃穆。

“应该就在这附近。”清漪在一处看似普通的山崖前停下脚步,此处岩石呈暗褐色,布满了风化的痕迹,与周围山体无异。她闭上双眼,指尖泛起微光,轻轻按在岩壁之上,细细感应。

李玄微也凝神静气,放开灵觉。起初,只能感受到山岩的沉寂与厚重。但渐渐地,他捕捉到岩壁深处,传来一丝极其微弱、却异常坚韧的“律动”,仿佛某种沉睡的法则在缓缓呼吸。

“这里有极强的隐匿阵法,若非守卷人秘法,绝难发现。”清漪睁开眼,目光锐利,“阵法核心,就在这岩壁之后。”

她手捏法诀,口中诵念起悠扬而古老的咒文,指尖白光渐盛,如同画笔般在岩壁上勾勒出几个玄奥的符文。当最后一个符文落下,岩壁仿佛水波般荡漾起来,发出低沉的嗡鸣,随即,一片原本坚实的岩壁变得透明,最终消散,露出一个幽深的洞口。

一股苍凉、古老、蕴含着淡淡威压的气息,从洞内扑面而来。

两人对视一眼,皆看到对方眼中的凝重与期待。清漪当先,李玄微紧随,迈入洞中。

洞内并非天然溶洞,而是一条明显经过人工开凿、向下倾斜的甬道。甬道两侧的墙壁光滑如镜,上面刻满了各种古老的壁画与难以辨识的文字,内容似乎是描绘远古先民祭祀、与自然抗争的场景,风格朴拙,却带着一股撼人心魄的力量。

他们沿着甬道向下行走,约莫一炷香的时间,前方出现亮光。走出甬道,眼前豁然开朗,竟是一个巨大的、位于山腹之中的天然石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