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此拳名为——太极拳。看小说就到WwW.BiQuGe77.NEt”
张三丰的声音带着一种追忆与自豪。
“十数年前,老道于后山观云海翻腾,流水不息,松枝承雪而不断,忽有所悟。
万物负阴而抱阳,冲气以为和。
刚柔并非对立,刚在柔中藏,柔在刚中现。
遂草创几式雏形,传于你爹和你的几位师伯叔,彼时仅得皮毛,残缺不全。”
他目光扫过张无忌,带着前所未有的郑重。
“直至近年闭关,融汇毕生所学,感悟天地至理,方将此拳推演至大成圆满之境。
今日,便授你全本真意!”
言罢,张三丰动了!
他动作极其缓慢,如同老叟推磨,又似稚子学步,毫无凌厉气势可言。
起手“云手”,双臂圆转,如抱混元。
左臂缓缓向左上方划弧,掌心向内,如同揽住一片轻柔的云絮;
右臂随之向右下方沉按,掌心向下,似按着一泓静水。
动作舒展至极,却又浑然一体,不见丝毫棱角。
紧接着,“单鞭”!
左脚向左前方踏出半步,脚尖微内扣,稳如磐石。
左手化掌,如同柔软的柳条般,自胸前缓缓向左前方弧形抹出,指尖斜指上方,掌心微凹,含而不露;
右臂则向后伸展,手掌成勾手,沉肩坠肘,如同挂在身后的古钟,蓄势待发。
这一式,看似简单,却将身体的舒展、重心的沉凝、劲力的含藏与引而不发,演绎得淋漓尽致。
再变“白鹤亮翅”!
张三丰身形微起,右脚虚点,左脚实踏。
双臂展开,左臂略低于肩,掌心向下,如同白鹤垂翼,轻柔地覆盖大地;
右臂则向上斜举,略高于头,掌心斜向上,如同鹤首引颈向天,带着一股欲飞未翔的轻灵与孤高。
整个动作舒展如画,静中含动,将“虚领顶劲”、“气沉丹田”的要诀融入每一个细微的姿态之中。
随后,“搂膝拗步”、“手挥琵琶”、“进步搬拦捶”、“如封似闭”、“十字手”……
一式式拳招在张三丰手中流淌而出,动作舒缓而连绵不绝,如长江大河,滔滔不绝。
不见刚猛发力,却处处圆转如意,劲力含藏于内,周身仿佛被一个无形的、圆融的气场包裹。
举手投足间,牵引着周遭气流微微旋转,地上的微尘被无形的力量带动,在他脚下缓缓形成一个个微小的漩涡。
他口中同时阐述着拳理心法,字字珠玑:
“太极者,无极而生,动静之机,阴阳之母也。”
“动之则分,静之则合。
无过不及,随曲就伸。”
“人刚我柔谓之走,我顺人背谓之粘。
动急则急应,动缓则缓随。”
“虽变化万端,而理唯一贯。
由着熟而渐悟懂劲,由懂劲而阶及神明……”
张无忌凝神观看,心神完全沉浸其中。
那看似缓慢柔和的招式,在他满级九阳神功赋予的超凡感知下,却仿佛蕴含着天地间最本源的阴阳流转、刚柔相济、动静相生的至理!
尤其当张三丰演示到“借力打力”、“四两拨千斤”的精妙之处时,他虽未发力,但那股牵引、化转、蓄势待发的意境,却让张无忌体内的九阳真气竟不由自主地随之微微鼓荡流转,仿佛受到了某种天然的吸引与共鸣!
九阳神功至阳至刚,本就蕴含着一丝阴阳流转、生生不息的特性。
此刻与这阐述阴阳太极至理的拳法相遇,如同干柴遇烈火,瞬间点燃了张无忌的悟性!
张三丰一套拳法打完,缓缓收势,气息悠长,如同未曾动过。
他看向张无忌,眼中带着期许:“无忌,可看明白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