黑白小说网 > 汉厅笔记:Excel卷穿大汉 > 第22章 白银表情包:古人也懂“可视化”

平县的街头,最近炸开了锅。最快更新小说就来Www.BiquGe77.NeT

风渡墨的“折银缴税”方案刚在县廷会议上敲定,还没等正式推行,谣言就像长了翅膀似的,飞遍了大街小巷。最离谱的说法是“官府要抢粮食了,逼着百姓把口粮换成银子,不然就抓去打板子”,还有人添油加醋说“那银子是官府造的假钱,换了就血本无归”,引得不少农户抱着粮袋蹲在县衙门口哭丧,连集市上的粮价都跟着乱了套——粮商趁机压价,说“以后都缴银子了,粮食不值钱了”,农户们急着出手,却只能眼睁睁看着粮食被贱买。

风渡墨站在县衙门口,看着眼前乱糟糟的景象,头都快大了。他之前只想着折银能解决损耗和贪污的问题,却忘了最关键的一点:古代百姓大多不识字,更不懂什么“折算比例”“税收优化”,你跟他们讲“实物税损耗三成”,他们听不懂;你说“折银能省两成粮食”,他们以为你在画大饼。就像现代跟爷爷奶奶解释“手机支付比现金安全”,越解释越容易被当成骗子。

“这可咋整?”风渡墨抓着头发在院子里转圈,脑子里飞速闪过现代的科普方法——短视频、 infographic、漫画……可大汉没有手机没有打印机,总不能让他现场给百姓演一出戏吧?

【作者插话:家人们谁懂啊!风渡墨这波是典型的“学霸式误区”,以为把逻辑讲清楚就行,忘了古人的信息接收方式有多直白!就像你跟古人讲“5G速度快”,不如直接让他看视频不卡顿,这就是可视化的重要性啊!】

就在他愁得快要薅秃头发时,一阵孩童的嬉笑声从墙角传来。风渡墨抬头一看,几个半大的孩子正蹲在地上,用树枝在泥地上画画玩——一个孩子画了条扭扭歪歪的长虫,另一个孩子画了个圆滚滚的土堆,两人还拿着树枝比划,嘴里喊着“蛇吃老鼠,囤粮食”。

长虫?囤粮食?

风渡墨眼前突然一亮,像被打通了任督二脉。对啊!古人不懂复杂的数字,但懂形象的东西!蛇代表银子(银蛇),圆囤代表粮食(粮囤),这不就是现成的“汉朝版表情包”吗?用实物比喻代替抽象概念,再配上简单的演示,百姓肯定能懂!

说干就干,风渡墨立刻让人找来县城里最好的木匠,连夜赶工。他亲自画图纸:一条巴掌长的木牌,刻成蛇的形状,打磨光滑后涂上银漆,代表“一两白银”;一个拳头大的木牌,刻成粮囤的样子,涂上黄漆,代表“一石粮食”。除此之外,他还让人用沙土堆了个大大的沙盘,划分出“农户家”“粮仓”“集市”三个区域,用来模拟缴税的全过程。

第二天一大早,风渡墨让人把沙盘搬到城门口最热闹的地方,自己则拿着“银蛇”和“粮囤”木牌,站在沙盘前吆喝:“父老乡亲们,都过来看看!今天我不办案、不收税,就给大家算笔明白账!”

原本三三两两围观的百姓,见风渡墨手里拿着稀奇古怪的木牌,都好奇地围了过来。杨维诚也站在人群后面,抱着胳膊,一脸不屑地撇嘴,等着看风渡墨出洋相。

风渡墨先拿起三个黄漆粮囤木牌,放进沙盘里的“农户家”区域,大声说道:“大家看,这三个粮囤,代表你们辛苦一年收获的三石粮食,按照以前的规矩,你们得缴一石粮食当赋税,对吧?”

百姓们纷纷点头,有个老农喊道:“是啊!不光要缴一石,还得自己扛到粮仓,路上掉点、洒点,到家就剩一石多了!”

“说得好!”风渡墨顺势拿起一个粮囤木牌,往“粮仓”方向挪,中途故意掉在地上,滚到了沙盘外,“大家看,你们扛着粮食去缴税,路上要走几十里路,遇到下雨、刮风,粮食会受潮、会洒漏,这一路上损耗的,至少得有一石!到了粮仓,粮官再以‘成色不好’为由克扣一点,最后官府收到的,可能还不到一石,你们却实实在在少了两石粮食!”

他又拿起一个银蛇木牌,放进“农户家”区域:“但如果咱们折银缴税,情况就不一样了!一石粮食能换一两白银,你们只要把一石粮食卖给集市上的粮商,换成这一条‘银蛇’,揣在兜里就能去缴税,路上不用扛重物,也不会有损耗,剩下的两石粮食,还能自己吃或者拿到集市上卖钱,这不比缴粮划算多了?”

为了让大家更直观,风渡墨还让两个民夫现场演示:一个民夫扛着沉甸甸的粮袋,走了没几步就气喘吁吁,汗流浃背;另一个民夫揣着个小布包(里面放着银蛇木牌),悠闲地走了一圈,脸不红气不喘。

【作者插话:绝了!风渡墨这波是把“可视化宣传”玩明白了!用木牌当表情包,用沙盘当PPT,放在现代就是顶级的产品推广方案啊!只能说,学霸的脑子果然不一样,没有PPT就造沙盘,没有表情包就刻木牌!】

围观的百姓看得眼睛发亮,议论声渐渐变了味,从质疑变成了好奇。有个皮肤黝黑的老农,颤巍巍地走到沙盘前,指着银蛇木牌,满脸疑惑地问:“风大人,这长虫……哦不,这‘银蛇’,真能换粮食吃?不会是官府骗人的吧?”

风渡墨笑了,从怀里掏出一小块碎银——这是他自己的俸禄,递到老农手里:“老丈,您摸摸,这银子是真的,您拿着它去集市上,能换三只鸡,比您扛着一石粮走十里路划算多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