黑白小说网 > 穿书民国开蛋糕店 > 第110章 糖盐粥

傅云州望着姜弘瑶眼底那抹清明渐渐回笼,悬在心头的石头总算落了地,掌心却悄悄沁出层薄汗。看小说就到WwW.BiQuGe77.NEt

他暗自懊恼起来,怪自己不该带她来这地方。

这是他打小摸爬滚打的地界,日头底下有人添丁,月光里有人咽气,生老病死早成了寻常事。

可姜姑娘不一样。

她那颗心像揣着团暖烘烘的炭火,对谁都软乎乎的,说话时眼尾都带着温吞笑意.

这样干净纯粹的人,本该待在富贵人家的庭院里,闻着花香、读着诗,不该让她撞见这这些腌臜与苦处。

他眉峰仍拧着,正想开口说些宽慰的话,姜弘瑶却先深吸了口气,裙摆上沾着的泥点子随着动作晃。

她抬眼时声音虽轻,却透着股稳当:“傅云州,走吧,天不早了。”

傅云州又定定看了她两眼,见她虽脸色发白,眼神却亮得很,没有半分怯懦。

这才拎起脚边两个沉甸甸的陶罐,另一只手自然地扣住她的手腕往前带。

身后的冯远钧踩着双沾了满脚泥的皮鞋,鞋跟碾过湿软的土,发出闷闷的声响,不紧不慢地跟着。

破庙前早支起了两口黑黢黢的大锅,底下柴火正旺,锅里的水 “嘟噜嘟噜” 翻着白浪,热气模糊了半边灰扑扑的墙。

附近的泥地上堆着几摞茅草,草堆上歪歪扭扭地躺着些孩子。

小的不过三四岁,裹着打满补丁的破布,缩成小小的一团。

大的也才到成年人的腰际,耷拉着脑袋,眼神空洞地盯着地面,一个个都蔫头耷脑的。

鼠爷蹲在离锅不远的地方,手里端着个豁了口的粗瓷碗,正一点点往一个瘦得只剩皮包骨的孩子嘴里喂水。

阿大娘站在锅边,手里抓着一把马齿苋丢进锅里,手里的长柄木勺不停搅动着。

丁子勇正从旁边的竹篮里挖了一碗绿豆,正要往锅里倒,姜弘瑶几步上低头看那碗绿豆,眉头轻轻蹙起。

是放了些年的陈豆,大半都碎成了瓣,不少豆荚上还留着虫蛀的小眼。

“先别倒。” 她轻声叫停,反身去找自己的布袋。

她招手叫过傅云州,“用这个煮,别掺别的。孩子吃了陈豆更容易闹肚子。”

傅云州接过布袋递给丁子勇,刚要开口问还有什么要注意的,就见姜弘瑶转头指了指空地上的另一处。

“还得再来口锅煮些稀粥,放三份糖一份盐,熬成米糊,给那些拉肚子的人喝,能补些力气,也能护着肠胃。”

他立刻扬声喊来个半大的小子,让他赶紧回自家取陶锅。

话音刚落,丁子勇就挠了挠头,脸上露出几分为难,声音闷闷的:“傅哥,我们的陶锅今早带来了,没烧两回就裂了缝,漏得没法用。”

“我去买。” 冯远钧突然开口,说着就挽起袖子,露出腕上那块精致的银表,表盘在阳光下闪了闪。

他冲那半大的小子扬了扬下巴,语气带着不容置疑的果断:“带路,快些走。”

看着冯远钧和那小子的身影钻进巷口,消失在纵横交错的破屋之间,姜弘瑶才转头看向傅云州。

“警察厅那边…… 没人来管吗?”

傅云州拉着她站到阴凉地里,声音沉了沉,“来过,就头两天派了人来疏通了河道,挖了几条排水沟便走了。后来也派人去棚户区发过几回药汤,可发了两回就没了下文,再没见过人影。”

他顿了顿,目光转向那些缩在草堆里的孩子,眼神里多了几分复杂的情绪,有心疼,也有无力。

“这破庙附近的乞儿,向来是没人管的。”

姜弘瑶的指尖悄悄攥紧了,“阿大他们几个呢?”

“阿大娘不让他们出门。” 傅云州答得干脆,“让在家待着,等这几日乱劲过去就好了。”

正说着,冯远钧扛着口大铁锅回来了,丁子勇早手脚麻利地用几块石头搭起了简易灶台,见锅来了,立刻接过去架在上面。

几人分头忙活,熬药的熬药,分药汤的分药汤。

姜弘瑶蹲在灶台边教傅云州调糖盐粥水。

“就按这个比例,甜多盐少,尝着有点淡盐味就行。前两天让他们一天喝两碗,后面改成一天一碗,那两个大陶罐够你煮上四五天的,米粥要稀。”

她又指了指另一口锅,“配上马齿苋绿豆汤,连着熬三天,应该能好些。”

傅云州听得格外仔细,指尖摩挲着粗陶罐沿,连连点头应着 “好”。

姜弘瑶望着他,目光落在他明显清瘦的肩背。

先前合身的青布衫如今松松垮垮挂着,领口甚至能看到里面突出的锁骨,一看就知道这段日子熬得厉害,瘦了不少。

她攥了攥自己斜挎的小布包,把憋了一路的话轻声问了出口:“傅云州,你这样连轴转,累不累?”

傅云州正握着木勺搅锅里的水,闻言动作顿了顿。

他抬眼时,眼角那抹桃花形的纹路弯得温柔,额角还沾着细密的水珠,不知是锅里溅的还是热出来的汗。

“不累。”

他笑起来时声音里带着点水汽的温润,“多救下一个孩子,我就觉得浑身都有劲儿,说明我没做无用功。”

那笑容亮得有些晃眼,像暗夜里突然亮起的星子,一下就烙进了姜弘瑶心里。

她望着他弯腰搅锅的背影,发怔了好一会儿。

是啊,只要接着做就有用。

这些蜷在草席上的孩子就能睁着眼喝上热汤,也许就能活下来。

等第一锅糖盐粥水煮好,傅云州先舀了勺尝了尝,记住了这个味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