黑白小说网 > 官场之绝对大权 > 第2702章 把天捅个窟窿!

下午三点,沈向东回到了青风县的宾馆。看最快更新小说来M.BiQuge77.Net

这家宾馆是县里最好的,被市里临时征用后,门口站着市局的民警,大厅里随处可见穿便装的侦查员和纪委干部,气氛严肃得像是战时指挥部。

沈向东的房间在六楼,朝南,阳光透过落地窗洒进来,在地板上投下明亮的光斑。

房间里很简单:一张床、一个书桌、一个衣柜,书桌上摊着几份卷宗,都是陈阳之前从县纪委拿回来的。

他脱下外套,随手搭在椅背上,径直走到书桌前,弯腰从抽屉里翻出南山乡扶贫款的卷宗。

那是一个蓝色的文件夹,封面写着青风县南山乡扶贫款专项审计,边角已经被翻得有些卷了。

沈向东坐在椅子上,翻开卷宗,第一页就是扶贫款的发放清单。

他之前就看过这份单子,按照李政和的调查结果来看,整整四百五十万扶贫款,要么被挪用,要么被冒领。

而且,这仅仅是一年!

沈向东的目光在那几个数字上轻轻扫过,手指能感觉到纸张的粗糙,心里却像压了块石头似的。

这可是老百姓的救命钱,是用来修路、种庄稼、盖房子的,竟然被人这么明目张胆地贪了。

这帮人的胆子,实在是太大了!

更重要的地方在于,如果李政和发现的只是冰山一角呢?

沈向东是警察出身的干部,正因为如此,他对于很多事情的看待,往往是从刑侦角度去分析的。

就好像现在,沈向东坐在那里,脑子里开始不停的思考起来。

李政和是个好干部,有勇气、有担当,却因为这份坚持,付出了全家的代价。

沈向东靠在椅背上,闭上眼睛,脑海里开始梳理所有线索:李政和查扶贫款,发现四百五十万被挪用,主要嫌疑人是赵立国。

随后收到死亡威胁,继续调查,接着被灭门。

张兴旺被怀疑,却自首说自己没杀人,还爆出了死亡威胁的事。

赵立国作为扶贫款案的核心人物,却表现得“异常正常”。

“之前的方向错了。”

许久之后,沈向东睁开眼,低声自语道:“我们不该只盯着张兴旺,赵立国才是关键。”

他站起身,走到窗边,看着楼下的街道。

街道上很热闹,老百姓的生活依旧,没人知道,这个小县城里藏着这么龌龊的事,更没人知道,一个正直的纪委书记,因为追查真相,永远失去了生命和家人。

沈向东掏出手机,又给省委书记胡长河打了个电话。

电话响了两声就被接起,胡长河的声音带着疲惫,显然也在忙田文俊的案子:“青云同志,有进展了?”

“胡书记,我可能要调整调查方向了。”

沈向东的声音沉稳,对胡长河解释道:“之前我们怀疑是张兴旺杀了李政和,但现在看来,张兴旺没有动机,反而南山乡的赵立国嫌疑更大。李政和查扶贫款的时候,收到过死亡威胁,而赵立国是扶贫款挪用案的第一责任人,而且他儿子的账户里,有三百万的不明资金,跟扶贫款有关。”

电话那头沉默了几秒,然后传来胡长河沉重的声音:“你的意思是,赵立国为了掩盖扶贫款挪用的事,杀了李政和全家?”

“目前还不能确定,但可能性很大。”

沈向东的声音里带着一丝担忧,缓缓说道:“而且,我总觉得,这几百万扶贫款,不是赵立国一个人能贪的,背后说不定还有更大的问题。如果真是这样,那这案子可能会牵扯出更多人,甚至……”

他没说下去,但胡长河已经明白了他的意思,甚至可能牵扯到卢山市,乃至省里的干部。

毕竟如果仅仅是几百万的扶贫款被贪墨,其实不至于到直接杀掉李政和全家的地步。

换句话说,这件事的背后,还隐藏着更大的秘密。

说不定,会把西川省捅个窟窿出来!

“不管牵扯到谁,都要查到底!”

胡长河的声音突然变得严厉,对沈向东沉声说道:“青云同志,你放手去查,省委给你撑腰。哪怕真的把西川捅个窟窿,也要把这些蛀虫挖出来,给李政和全家一个交代,给老百姓一个交代!”

“是,胡书记。”

沈向东的心里一热,之前的顾虑瞬间消散了。

他知道,胡长河这句话,是给了他最大的支持。

要知道这位胡书记可是要离任的人,临走之前出现这样的状况,其实并不是他愿意看到的,但事到如今,也是没有办法的事情,必须要查清楚才好。

挂了电话,沈向东回到书桌前,重新拿起那份卷宗,翻到赵立国的名字那一页,用红笔在旁边画了个圈。

他又想起张兴旺说的“被警察打死”,心里冷笑,赵立国要是真敢动他,那才是自寻死路。

这时,陈阳敲门进来,手里拿着一份盒饭:“沈书记,该吃饭了。谢总队长刚才发来消息,说已经安排好了人,开始查赵立国父子了。”

沈向东接过盒饭,却没吃,只是看着卷宗上的红圈,眼神坚定:“告诉谢俊文,查仔细点,哪怕是十年前的旧账,也要翻出来。我倒要看看,这青风县的天,到底能不能被这些蛀虫给遮住。”

陈阳看着他的侧脸,在阳光的映照下,沈向东的轮廓格外清晰,眼神里没有丝毫犹豫,只有一种誓要查到底的决心。

他连忙点头:“是,我现在就给谢总队长打电话。”

房间里又恢复了安静,只有沈向东翻动卷宗的声音。

窗外的阳光渐渐西斜,把他的影子拉得很长,像是要穿透这厚厚的卷宗,直抵那隐藏在黑暗里的真相。

………………

转眼间,两天时间过去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