石油部的感谢信还放在桌上。最快更新小说就来Www.BiquGe77.NeT
北京微电子学组那边又传来了好消息——他们成功稳定制备出了符合要求的晶体管。
几乎同时,材料组的陈工也送来报告,刀具涂层技术的工艺稳定性有了显著提升。
好消息一个接一个从不同领域传来,赵四的办公室成了信息汇集的中心。
他坐在桌前,面前摊着好几份来自不同项目的技术简报和下一步规划建议。
五轴平台要优化、数控系统要攻关、新材料要中试、微电子要向下一个目标迈进……
各个方向都需要他审阅、决策、协调资源。
这些技术领域相互关联,却又各有各的专业壁垒。
赵四感觉自己像是一个同时在下好几盘棋的棋手,棋盘之间还有丝线相连,动一处而牵全身。
光靠脑子记和翻笔记本,越来越难以把握全局,更别说进行前瞻性的布局了。
“要是有张地图就好了……”赵四揉了揉眉心,下意识地低语了一句。一张能清晰显示各技术领域当前进展、瓶颈、以及未来可能路径的“技术地图”。
就在这时,一个与以往截然不同的提示音在他脑海中响起,这声音似乎更加低沉、更具质感,仿佛来自更深的层面。
【检测到宿主推动工业文明进程达到新阈值……】
【关键节点‘母机诞生’、‘能源突破’、‘微光初现’已点亮……】
【工业文明知识脉络初步贯通……】
【‘日常签到系统’升级条件满足……开始升级……】
【升级完成!‘工业文明知识图谱辅助系统’已激活!】
【系统空间升级完成!空间容量扩大至十万立方米,时间静止区域扩展!】
赵四强压下心中的激动,集中精神"看"向系统空间中的变化。
只见之前那个相对简单的物品清单界面已经消失,取而代之的,是一个充满科技感的、略显朦胧的立体网状结构图。
那个立体网状结构图发出柔和而深邃的光芒。
图谱中心是一个明亮的光点,标注着"当前核心:精密制造"。
从这个核心延伸出数条粗细不一、明暗不同的光带,分别指向"材料科学"、"能源动力"、"自动控制"、"微电子技术"等主要节点。
每个节点周围,又衍生出更细的分支。
有些分支闪烁着稳定的光芒,代表已掌握或已布局的技术(如"涂层技术"、"滚子磨床"、"晶体管工艺")。
有些则黯淡无光,甚至只是模糊的虚影。
更奇妙的是,当他将注意力集中在"自动控制"这个节点上时,图谱显示出几条清晰的演进路径。
从当前使用的继电器逻辑控制,到需要先突破的可编程控制器,再到依赖微处理器支撑的真正数控系统。
而目前,"微处理器"这个节点还是一片灰暗,显示为"前置技术未解锁"。
"原来如此……"赵四恍然大悟。
不是他不想搞数控系统,而是基础条件确实还不具备。
没有CPU这个"大脑",所谓的数控系统就是空中楼阁。
这让他对技术发展的客观规律有了更清醒的认识。
他继续探索图谱,发现在"可编程控制器"这个过渡节点上,系统给出了明确的提示。
可以先从简单的指令读入、步进顺序控制开始,为未来的数字化控制积累经验。
同时,图谱还特别标亮要先解决"位置检测"和"驱动执行"这两个基础环节。
就在这时,系统提示音响起:
【是否对过渡路径''可编程控制基础''进行深度推演?】
【将消耗一次日常签到机会,获取关键技术方向指引及辅助物资。】
"是!"赵四毫不犹豫。
签到机会被消耗,系统空间中随即出现了几件关键物品。
一套精密的光栅尺样本、几个不同型号的步进电机、一叠关于可编程控制器原理的文献资料,还有一小盒用于实验的集成电路基础元件。
更重要的是,系统给出了明确的研发路径图:先从简单的纸带读入装置和步进电机驱动开始,逐步向可编程控制过渡。
赵四立即行动。
他先取出系统提供的光栅尺样本,召集测量组的专家开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