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二天一早,天刚蒙蒙亮,赵四就醒了。看最快更新小说就来Www.Biquge77.Net炉子里的火快熄了,屋里冷飕飕的。
他轻手轻脚地穿好衣服,看了眼里屋炕上还睡着的妹妹,心里踏实了些。
灶台上,张氏已经温着一小锅棒子面粥。赵四盛了一碗,就着咸菜疙瘩,几口喝完,身上才算有了点热乎气。
他想起娘信里提过,苏医生前阵子来家里看过她们。人家一个姑娘家,工作那么忙,还惦记着过来瞧瞧,这份情谊得记着。
眼下这光景,空手上门不合适,得去谢谢人家。
“娘,我出去一趟,晌午前回来。”赵四跟刚起身的张氏打了声招呼。
“哎,这么早去哪啊?”张氏一边系着棉袄扣子一边问。
“去趟人民医院,找下苏医生,谢谢人家之前来看望你们。”赵四说着。
“是该去谢谢苏医生。”张氏点点头,又压低声音叮嘱,“路上当心点,现在外面不太平。”
“知道。”赵四应了一声,推门出去了。
清晨的胡同格外寂静,路面冻得硬邦邦的,踩上去嘎吱响。偶尔有早起倒痰盂的人,也都缩着脖子,行色匆匆。街面上的店铺大多还关着门,透着一股萧索。
人民医院离南锣鼓巷不算太远,赵四骑着自行车十多分钟就到了。
到了医院,锁好自行车,赵四从空间里挪出了一个不大不小的布口袋,里面装了约莫十斤棒子面,放进工具包里。又用旧报纸包了几块硬水果糖,塞进兜里。
送太多、太好,赵四怕吓着她。
还没进门诊楼,就感觉气氛不对。院子里、走廊上,挤满了人,比之前来的时候多了好几倍。
大多是面色蜡黄、衣衫褴褛的人,拖家带口,或坐或蹲,眼神茫然又带着点期盼。
挂号处的窗口前排着长长的队,队伍缓慢地蠕动着,不时传来争吵和孩子的哭闹声。
“大夫,给开点葡萄糖吧!孩子饿得直哭……”
“同志,我这浑身没劲,是不是营养不良啊?能开点营养药不?”
“我就想开个证明,厂里说严重营养不良可以补助点粮票……”
赵四听着这些声音,心里发沉。
这些人里,恐怕真有大病的没几个,多半是饿的,想来医院碰碰运气,看能不能开点补充的药,或者弄张证明。
他挤过人群,找到内科诊室所在的区域。每个诊室门口都围得水泄不通。
他踮着脚,挨个门口看,终于在第三诊室门口看到了那个熟悉的身影。
苏婉清还是穿着那身洗得发亮的白大褂,正弯腰给一位头发花白、瘦得脱了形的老大娘听诊。
她脸上戴着口罩,只露出一双眼睛,眼神专注而温和,耐心地听着老人的诉说,时不时点点头。
“大娘,您这主要是饿的,没什么器质性大病。”苏婉清的声音透过口罩,有些闷,但依旧清晰,“我给您开点维生素片,最重要的是得想办法吃点东西,光靠药不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