赵四走到那张分配给自己的绘图板前,摊开了那套大型龙门刨铣床的图纸。看小说就到WwW.BiQuGe77.NEt
图纸是俄文原版,上面密密麻麻标注着各种尺寸、公差和技术要求,一些关键部位还有苏方技术人员用铅笔留下的修改痕迹和潦草的备注。
他深吸一口气,沉下心来,开始仔细阅读。
这台代号为“龙门-5型”的大型刨铣床,是苏联五十年代中期设计的产品,专门用于加工大型水压机横梁、轧机牌坊等超大型工件的平面和导轨面。
工作台宽达三米,长度超过二十米,是个不折不扣的庞然大物。
作为经验丰富的钳工,赵四对这类大型精密机床的安装调试难度有着清醒的认识。
其核心难点在于超长床身导轨的精度保证和主轴箱的稳定运行。
苏联专家在时,或许依靠其成熟工艺和专用工具能较好解决,但现在……
他快速浏览着图纸和旁边那几本配套的安装调试日志。很快,他敏锐地发现了问题所在。
首先,是关于床身导轨的最终精加工,刮研。
图纸上只标注了最终的精度要求:在全长二十米范围内,平面度误差不大于0.02mm,且每25mm×25mm面积内接触点数不少于20点。
但是,至关重要的刮研工艺参数,如初始基准的选择、刮削的顺序、每遍刮削的余量控制、测量调整的方法等等,图纸和日志上都语焉不详。
只有几句模糊的提示,如“采用传统渐进法”、“依靠经验保证”、“使用专用平尺和水平仪检测”。
其次,是关于主轴箱的动平衡调试。
日志上提到需要一种“高精度动态平衡仪”来检测和修正主轴的不平衡量,要求残余振动值低于某个极小数值。
但这种仪器的型号、使用方法、甚至是否随设备到货,日志都未明确记录。只提到需“由专家现场指导调试”。
“问题就出在这里。”赵四皱起眉头。
没有详细的工艺参数,光有最终要求,就像只知道目的地却没有地图,安装队根本无从下手。
而那种专用的动平衡仪,恐怕根本就没引进。
他立刻起身,找到李科长:“科长,我发现问题了。”
“图纸和日志缺少关键刮研工艺参数和动平衡调试的具体方法。安装队是不是卡在了导轨刮研和主轴振动上?”
李科长猛地抬起头,眼中闪过一丝惊讶和赞许:“你看得很快!没错!”
“床身粗调水平后,导轨刮研进度极其缓慢,手工刮削效率非常低,而且精度反复波动,始终达不到要求。主轴箱空试时振动超标,嗡嗡响,根本不敢上刀。”
他叹了口气:“刮研那边,老师傅们凭老经验一点点蹭,一个月也刮不完一根导轨。动平衡更是抓瞎,咱们厂根本没有那类精密仪器。苏方资料里也找不到具体操作方法。”
“我去现场看看。”赵四沉声道。
李科长点点头:“好!我带你去!”
来到总装车间,那台巨型的龙门刨铣床床身已经就位,像一条钢铁巨鲸匍匐在地坑中。
设备没安装到位,大家的工作都没办法开展。十几名老师傅和年轻技工正围着那超长的导轨发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