黑白小说网 > 汉末枭雄录 > 第十六章 曹操的盟友与对手

初夏的日光,已初显几分灼人的热度,慷慨地洒在豫州广袤的大地上。最快更新小说就来Www.BiquGe77.NeT和煦的微风拂过田野,卷起层层碧绿的波浪,带来禾苗拔节生长时特有的、混合着泥土芬芳的清新气息。颍川城外的官道两旁,去年战火留下的焦痕已被茂盛的草木悄然覆盖,田间地头,农夫们赤着脚,弯腰在齐膝深的水田里精心侍弄着秧苗,汗水顺着古铜色的脊背滑落,滴入水中,激起点点涟漪。这是一幅充满生机与希望的农耕图景,也是刘湛就任豫州牧后,大力推行内政、与民休养初步成效的显现。

然而,州牧府内,那暂时被墨香、算盘珠清脆的撞击声以及各级官吏沉稳的汇报声所取代的“硝烟味”,仅仅是一种表象。刘湛,以及围绕在他身边的核心幕僚们——智珠在握的郭嘉、沉稳干练的荀衍、忠诚勇猛的周仓、严谨练达的文聘,乃至那位日益展现出内政才华、身影愈发频繁出现在核心圈层的荀妤——所有人都心知肚明,这来之不易的平静之下,是更加汹涌澎湃、暗礁密布的天下大势。他们的目光,如同警惕的鹰隼,始终透过豫州的边界,密切地注视着周边每一个势力的细微动向。而在这一盘错综复杂的棋局中,那位占据兖州、正以其凌厉无匹的兵锋与徐州牧陶谦展开激烈厮杀的曹操,曹孟德,无疑是当前焦点中的焦点,一个令人无法忽视、且必须谨慎应对的重量级存在。

这一日,巳时刚过,阳光透过雕花的窗棂,在州牧府议事厅光滑如镜的金砖地面上投下斑驳的光影。刘湛正与荀衍、陈群等人商议着将颍川郡“联保互查”清核田亩的经验,如何稳妥地向汝南郡推广的具体细则,门外忽然传来一阵急促而有力的脚步声,伴随着甲叶轻微的摩擦声。

“报——!”一名亲卫在门口抱拳躬身,声音洪亮,“主公,兖州曹使君遣来使者,已至府外,称有重要书信面呈主公!”

厅内顿时一静。荀衍与陈群二人交换了一个意味深长的眼神。刘湛放下手中关于汝南豪强田亩状况的卷宗,脸上看不出太多情绪,只是平静地吩咐道:“请使者进来。”

片刻后,一名风尘仆仆、身着兖州使者冠服的中年文士,在亲卫的引领下,大步走入厅内。此人约莫四十上下年纪,面容清癯,目光敏锐,步履从容,虽经长途跋涉,衣衫略显褶皱,但神态间自有一股不卑不亢的气度。他手中捧着一个装饰颇为考究的紫檀木盒,走到厅中,对着主位上的刘湛深深一揖,声音清晰而富有穿透力:“兖州牧曹公麾下从事,东郡程昱,奉我主之命,特来拜见豫州刘使君,呈上我主亲笔帛书一封!” 竟是历史上曹操麾下那位以胆略智计闻名的程昱!虽此时程昱名声不显,但其人气质已然不凡。

刘湛心中微动,面上却不动声色,温和地抬手虚扶:“程先生远来辛苦,不必多礼。赐座。”

自有侍从搬来锦墩。程昱谢过,并未立刻坐下,而是上前两步,恭敬地将木盒高举过顶。侍从接过,转呈到刘湛案前。刘湛打开木盒,取出里面一卷用上好白色帛布书写的信函,缓缓展开。

帛书上的字迹苍劲有力,透着一股金戈铁马般的锋芒,正是曹操的手笔。开篇先是极尽溢美之词,盛赞刘湛以弱冠之年,临危受命,整合颍川,大破袁术麾下名将纪灵,挽狂澜于既倒,荣膺豫州牧,实乃“少年英雄,国之栋梁”,“威震中原,义播四海”。其文采斐然,语气恳切,若非刘湛深知曹操为人,几乎要以为这是某位仰慕者的热情赞歌。

然而,笔锋随即陡然一转,语气变得沉痛而悲愤。信中详细叙述了其父曹嵩在避祸途中,如何被徐州牧陶谦部下见财起意、残忍杀害的过程,字字血泪,控诉陶谦“纵容部曲,戕害大臣家属”,“老迈昏聩,治军无方”,此乃“不共戴天之仇”。接着,又历数陶谦“勾结阙宣叛匪”、“暗通袁术,图谋不轨”等种种“罪状”,将其描绘成一个昏聅无能、包藏祸心的割据军阀。

最后,帛书的核心意图显露出来。曹操以“共扶汉室,铲除国贼”的崇高名义,向刘湛发出热情洋溢的邀请,希望双方能够“戮力同心,南北夹击”,共讨徐州陶谦。信中不仅描绘了联手攻徐的巨大利益——“陶谦庸碌,徐州富庶,甲兵粮秣,可取之不尽”,更许下了“同分其地,永结盟好”的诱人承诺。结尾处,更是将此次军事行动拔高到“廓清寰宇,重振汉威”的战略高度。

刘湛逐字逐句地看完,将帛书轻轻放在案上,目光平静地看向堂下的程昱,并未立刻表态。

程昱见刘湛看完信,便从锦墩上站起身,再次拱手,开始了他精心准备的说辞。他口才极佳,声音抑扬顿挫,将曹操的“丧父之痛”与“为国除奸之志”渲染得淋漓尽致,极力塑造曹操悲愤而正义的形象。

“刘使君明鉴!”程昱言辞恳切,目光灼灼,“我家主公与使君,皆乃心系汉室、矢志讨董之忠臣,志同道合,如日月之辉!那陶谦老儿,名为汉臣,实为国贼,不仅纵凶害我主公至亲,更与逆贼袁术暗通款曲,窥伺中原!此獠不除,兖豫难安,汉室难兴!今我主公提兖州忠义之师,已克彭城,兵锋直指下邳!若得使君出兵响应,自豫州北上,截其归路,断其粮道,则徐州指日可下!届时,兖豫连成一片,中原腹地,尽在掌握,我两家携手,西向以讨国贼董卓,何愁大事不成,汉室不兴?此乃千载难逢之良机,亦是匡扶社稷之壮举,望使君慎思之,明断之!” 他描绘的蓝图确实颇具诱惑力,仿佛只要刘湛点头,霸业便可期。

刘湛依旧端坐,面色如古井无波,只是偶尔端起手边的茶盏,轻轻呷上一口,仿佛在品味着茶香,也品味着程昱话语中的每一个字。他的目光看似随意,却在不经意间扫过身旁的郭嘉和荀衍。

郭嘉不知何时已取出了他那个似乎永远也喝不完的酒葫芦,正有一下没一下地小口抿着,嘴角挂着一丝若有若无的、仿佛看穿一切的讥讽笑意,那双看似慵懒的眸子深处,闪烁着洞悉世情的冷光。而荀衍则眉头微蹙,右手无意识地捻着颌下清须,目光低垂,盯着面前的地板,显然在飞速地权衡着利弊。

待程昱一番慷慨陈词完毕,满怀期待地看向刘湛时,刘湛并未直接回答这关乎战略走向的重大问题。他只是温和地笑了笑,语气舒缓地说道:“程先生一路辛苦,所言之事,关乎重大,涉及两州乃至天下格局。湛,虽为豫州牧,亦不敢独断。需与州内诸位贤达仔细商议,方能回复曹使君。还请先生先至馆驿歇息,沐浴更衣,消除旅途劳顿。待我等议定,再行告知先生。”

这番合情合理的说辞,让程昱无法反驳,他只得压下心中的急切,再次拱手:“如此,昱便在馆驿,静候使君佳音。” 在侍从的引领下,他退出了议事厅。

几乎就在程昱的身影消失在门外的瞬间,议事厅内的气氛陡然一变,如同平静的湖面被投入了一块巨石!

刘湛尚未开口,那位急于在新主公面前展现价值、刚刚被提拔为军中都尉的一名汝南豪强出身的将领,便抢先一步,声音洪亮地嚷道:“主公!末将以为,此乃天赐良机!曹操势大,用兵如神,连战连捷!陶谦老迈,岂是对手?我等若与之结盟,南北夹击,必能速破徐州!徐州富庶,盐铁之利甲于天下,若能分得数郡之地,于我豫州而言,无异于猛虎添翼!既可扩土增民,又能与曹操这等强援结下盟好,一举两得,何乐而不为?” 他的话语代表了一部分渴望通过军功快速晋升的武将的心思。

“荒谬!短视!”

他话音刚落,一个清冷而带着锐利锋芒的声音便毫不客气地打断了他。只见郭嘉已将酒葫芦挂回腰间,缓缓站起身,他身形看似单薄,但此刻站直了,却自有一股不容置疑的气势。他目光如电,扫过那名面露不忿的都尉,以及厅内其他一些似乎意动的官员,嘴角的讥诮之意更浓。

“此乃曹孟德驱虎吞狼之毒计!亦是想将我新定之豫州,拖入他与陶谦争锋的战争泥潭,耗我钱粮,损我兵力!” 郭嘉的声音不高,却字字如刀,直剖核心。他几步走到悬挂在墙壁上的巨幅中原舆图前,拿起一旁的竹鞭,指向兖州、豫州、徐州交界之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