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朗带来的“按兵不动”指示,让林椒暂时将三号车间的暗流压在心底,更加专注于眼前的技术工作。看最快更新小说就来Www.Biquge77.Net数据采集任务接近尾声,她对新型纺织机的性能特点有了更深入的了解。同时,那个关于她设计的连衣裙可能被厂工会试制的消息,也在小范围内悄悄传开,给她带来了一些额外的关注和善意。
这天,技术科的张工程师在查看林椒整理好的最后一批数据时,难得地主动开了口:“林椒同志,这些数据记录得很规范,条理清晰。看来你是用了心的。”他推了推眼镜,看着报表上一处林椒用红笔标注的异常波动点,“这个产量瞬时下降的节点,你也注意到了?”
林椒点点头,她之前就发现,当机器运行到某个特定转速区间,切换某种韧性稍差的混纺纱线时,单位产量会出现一个不易察觉的短暂下滑。她根据现代数据分析的思维,不仅记录了现象,还尝试标注了可能的相关因素。
“张工,我观察了几次,发现这个波动好像跟纱线张力和当时的环境温湿度有点关系,但不确定是不是主要原因。”她谨慎地表达了自己的看法。
张工眼中闪过一丝惊讶。这个问题他们技术科内部也刚注意到不久,还在排查原因,没想到这个临时抽调来的年轻女工,仅凭几天的观察和记录,就能捕捉到如此细微的异常,并提出关联性假设。
“嗯,你的观察很细致。”张工没有过多赞扬,但语气明显缓和了许多,“这个问题我们也在跟进。你能注意到这点,很好。”他合上报表,像是随口问道,“这几天接触下来,对这批新机器,你有什么直观的感受或者想法吗?”
这是一个机会!林椒想起系统发布的【技术革新】任务,也想起自己之前在本班组提出建议碰壁的经历。面对更专业、或许也更开明的技术科工程师,她决定适度地展现一些思考。
她略作沉吟,组织了一下语言:“张工,我觉得新机器效率确实高,精度也好。但可能就是太精密了,对操作和原料的要求特别高。我在想,能不能……嗯,比如说,在培训操作工的时候,不仅仅教开关机和基本流程,再把一些容易出问题的节点、对应的简单判断方法和应急处理步骤,总结得更直观一些?就像……就像看图纸旁边的注解一样,让工人更容易理解和记住。”
她顿了顿,看到张工没有打断的意思,便继续道:“还有就是,我发现维修组的师傅们检修时,好像主要靠经验和图纸。如果……如果能有一本更通俗的、带常见故障现象图片和排查流程图的小册子,是不是新手维修工上手能更快些?也能减少因为判断失误导致的停机时间?”
林椒提出的,其实就是现代企业中常见的“标准化作业程序(sop)”和“故障排查指南”的雏形。在这个主要依靠师傅带徒弟、口口相传经验的年代,这种系统化、可视化的管理思维,无疑是新颖的。
张工听完,沉默了片刻,手指无意识地在桌面上敲击着。他没有立刻表态,而是反问:“这些都是你自己想的?”
“有一部分是,也有一部分是……之前看一些杂书,好像国外有类似的理念,我就瞎琢磨了一下。”林椒半真半假地回答,将来源推给了“杂书”。
张工点了点头,没再追问来源,只是说:“你的想法……有点意思。虽然具体落实起来还有很多问题要解决,但这种思路是好的。我会在科里讨论一下。”他拿起林椒的数据报表,“你的工作完成了,表现不错。回去等通知吧,后续可能还有需要你配合的地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