黑白小说网 > 开局截胡诸葛亮,皇叔对不住了! > 第38章惊!孔明竟然吃这么好!

刘琦见王朗神色恳切,眼底再无半分犹疑,知他已是真心归附,当即上前一步,亲手将王朗扶起,语气温和却掷地有声:“王校尉这话见外了。看最快更新小说来M.BiQuge77.Net过去的事不必再提,我向来只看人才,赏罚也只论功过,怎会因旧怨误了公事?”

“你肯尽心效力,便是国之干城。望你往后莫要辜负这‘扬武’的名号,早日把队伍练出模样来。”

王朗听得这话,心中一热,肃然拱手应诺。

先前压在心头的顾虑与隔阂,此刻尽数消散,只剩满腔热血,只想着往后定要拼死效命,才不负刘琦这份信任。

之后刘琦又问起夏口敌军的动向,还有安陆周边的情形,王朗都一一仔细作答,直到暮色渐起,才告退回营,一门心思整顿兵马,备战待敌。

经这么一提拔奖赏,不光王朗愈发忠心踊跃,帐下其他将领看主公这般有胸襟,重功臣、明赏罚,也都跟着振奋起来,营中士气顿时高涨不少。

私下里人人都在琢磨:“主公这气度,真是难得!赏罚这般分明,跟着他准没错。”

还有人暗道:“连王朗这种曾有过节的人,立了点功劳就被提拔,我往后多拼些力气,还怕没机会建功立业?”

这边军心刚稳,刘琦又惦记起安陆的根基——如今黄家已经归附,把安陆打造成江北的核心据点,已是刻不容缓的事。

第二天一早,刘琦就在安陆城内临时设下的郡府里,召集文武百官,当众宣布任命。

刘琦先是看向诸葛亮,神色郑重:“孔明,安陆刚平定,到处都是要收拾的烂摊子,江北各县的政务、赋税、粮草调度,桩桩件件都缠在一块儿,非得有大才来统筹不可。”

“我现在任命你为江夏郡郡丞,总揽民政,赶紧把生产恢复起来,把各县的资源整合好,给大军稳住后方,备好粮草。”

诸葛亮躬身接令,脸上不见丝毫慌乱,只平静道:“亮定不辱主公所托。”

诸葛亮心里清楚,收服人心固然重要,但更得靠实打实的物资保障和秩序重建——没了这些,再稳固的人心也撑不住。

刘琦任命一落地,诸葛亮立刻住进郡府,一头扎进堆积如山的文书里。

诸葛亮先把安陆及周边各县还在任的官吏叫来,一一询问情况,接着贴出安民告示,让百姓安心,然后再去核查田亩户籍,清点粮仓里的存粮,顺便诸葛亮还抽空规划起通往夏口前线的粮道和物资中转站。

而诸葛亮做事又快又有条理,那些原本还慌慌张张的江夏各县旧吏看了,都暗自惊叹,心里的不安渐渐消散,一个个都乖乖听令办事。

如此忙三四日,诸葛亮总算是将政务捋顺,会盟之事亦安排妥当。

是日,安陆城外的会盟现在,与其说是会盟,不如说是一场刘琦实力的展示。

平野之上,盟台高筑,旌旗猎猎。

刘琦麾下的精锐甲士肃然列阵,戈戟如林,在阳光下闪烁着冷冽的寒光。

没有喧哗,只有战马偶尔的响鼻和旗帜被风扯动的声音,凝重的肃杀之气弥漫开来,压在每一个赴会者的心头。

来自西陵的李氏、竟陵的吴氏、邾县的陈氏等豪族族长,以及苏飞、张威等黄祖旧部,在走入这片会场时,原本心中那份因刘琦年轻而产生的轻视与不服,瞬间被这无声的军威碾得粉碎。

他们之前或多或少存着周瑜般的心思,觉得刘琦不过是仗着父荫,一纸调令便想来夺江夏权柄的稚子,心中自有傲气与算计。

但此刻,亲眼见到这军容鼎盛、令行禁止的强军,感受到那扑面而来的压迫感,他们才骇然发现,自己错得离谱。

这刘琦,绝非易于之辈!此次安陆会盟他不是来请求,而是来宣告!

而当他们看到身为前任江夏太守之子、根基最深的安陆黄氏少族长黄射,如今已身着官袍,以新任功曹的身份恭立在刘琦下首时,最后一点观望和侥幸也彻底烟消云散。

连最强的地头蛇黄家都已彻底拜服,他们还有什么资格端架子?

巨大的心理转变,让这些原本心高气傲的世家家主、黄祖旧部们,在面向盟台上那个身影时,不由自主地弯下了腰,目光中充满了敬畏与顺从。

而刘琦也没有多余的废话,只是重申了保全各家利益、共抗江东的承诺,并正式宣布了对苏飞、张威等旧部的安置。

整个会盟过程简洁、高效,充满了不容置疑的权威。

无人提出异议。

这一切,与周瑜预想中江北世家各自为政、乃至对刘琦阳奉阴违的局面截然不同。

江北的人心,在绝对的实力的威慑与明确的利益许诺下,迅速汇聚。

会盟顺利得超乎想象,江北防务,就此底定。

会盟顺利,原本江北紧绷的局势骤然松弛下来。

而刘琦见大局初定,便顺势将迎娶黄月英之事提上日程。

此举既是为了履行前约,彻底绑定黄家,亦是想借此喜庆之事,进一步冲散黄祖战败带来的颓丧之气,凝聚人心。

于是,数日后,整个安陆城便沉浸在一片前所未有的喜庆之中。

太守府门前车水马龙,城内主要街道皆张灯结彩,披红挂绿。

迎亲的队伍声势浩大,锣鼓喧天,唢呐齐鸣,几乎让全城百姓都知晓了这场江夏之主与本地望族的盛大联姻。

流水席从府内摆到府外,酒肉的香气与鼎沸的人声交织,宣告着权力的平稳交接与新秩序的诞生。

这盛大的场面,与其说是刘琦张扬,不如说是安陆黄家为了彰显与新任太守的紧密联盟,以及因家主黄祖新丧,唯恐江北各家因此轻视黄家,故而倾全族之力操办,意在向所有人宣告:黄家与太守已成姻亲,地位非但未曾动摇,反而更为尊隆。

为此,黄家几乎动用了全族的人脉与财力。

是夜,江夏太守府新房内,红烛高燃,将布置一新的喜房映照得温暖而朦胧。

而窗外隐约传来的喧嚣更衬得此处静谧,唯有烛芯偶尔噼啪作响。

当刘琦应酬完前院的宾客,带着些许酒意,步入洞房。

先映入眼帘的,是满室高悬的红绸与张贴的喜字,将新房装点得喜庆非常。

然而刘琦的目光只在这些布置上一掠而过,便看向坐在榻边那道头顶大红盖头,身着凤冠霞帔的窈窕身影。

在酒意的作用下,刘琦只觉得烛光为那端庄而坐的身影勾勒出一圈柔和光晕,大红嫁衣衬得她姿态愈发端庄,隐约可见玲珑曲线。

纵是隔着盖头看不见容貌,单是这份娴静优雅的姿态,已让刘琦心头微动(一档)。

看着那身影,刘琦心中因酒意而起的些微醺感瞬间消散,取而代之的是一种混合着期待与忐忑的复杂心绪。

不过,看着那道曲线玲珑的身影,刘琦又忽然觉得,即便这黄月英真如传闻所说容貌有缺,单凭这窈窕身段也勉强能接受了。

毕竟是政治联姻,不能要求太多嘛。

刘琦这般想着,心中那份忐忑倒是去了大半,取而代之的是一种平静的接受。

刘琦深吸一口气,走到新娘面前,温声道:“夫人,久等了。”

说着,刘琦伸出手,轻轻揭开了那方红盖头。

盖头翩然滑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