黑白小说网 > 开局截胡诸葛亮,皇叔对不住了! > 第31章 卧龙凤雏!皆入刘琦麾下。

视角回到江陵这边。看小说就到WwW.BiQuGe77.NEt

在看完刘表的回信后,刘琦立马便决定,御驾..哦不,是即刻出发光复江夏。

而为了,能放心的都进江夏,刘琦对江陵城的留守也废了点心思。

江陵是刘琦如今的根基,所以要在这根基初立之时,明确权责,稳固人心。

且江陵是他最后的退路,也是东征的底气,不容有失。

是以,在第二日清晨,送别黄忠后,刘琦一行人踩着还未散去的薄雾,回到江陵官署里,而此时的官署内,也因刘琦突然间做出决定出征江夏,各级官僚也随着刘琦的命令而蹦波,是以官署里已是灯火通明。

刘琦一身戎装,按剑立于荆州舆图前,神情庄重,往日里身为荆州长公子的雍容一扫而空,尽显征战将军的飒爽模样。

这时,刘琦麾下文武尽数到来,诸葛亮、徐庶、习珍、魏延、陈应等军中各将校...

刘目光扫过麾下文武,最终落在徐庶和魏延身上。

“诸位!”

除了诸葛亮与徐庶,早已知晓刘琦准备东进光复外,其余众人看向刘琦,见刘琦如此装扮,也多多少少猜到刘琦要干什么了。

魏延最先按捺不住,粗粝的手掌互相摩擦。

大步跨出,抱拳对刘琦道:“主公!莫不是要东征江夏?”

见刘琦点头后,魏延当即就有些兴奋的请求道:

“主公,江陵营五千弟兄早练熟了阵型,末将愿为主公尖刀,为主公光复江夏!”

刘琦缓缓点头,嘴角勾起一抹浅笑,赞许道:“文长有此锐气与忠心,我心甚慰。”

“然....”

刘琦话锋稍转,点向舆图上的江陵:“只是东征需稳后方,江陵粮库、军械皆需江陵所出,非你这员猛将镇守,我难安心。”

刘琦这话瞬间,让魏延有些懵了,脸上的脸上的兴奋之意顿时僵住,喉结滚了滚:“主公?您……不让末将当先锋?”

魏延哪里能不懵?

本以为凭自己在津乡血战里表现出来的的勇武与忠诚,必能随军当先锋。

武人想往上走,靠的就是阵前敢拼、立实打实的战功!

君不见他从前只是襄阳营一个军候,带五百人跟着刘琦破了孙策,就凭那股敢冲的劲,蔡升成江陵营校尉,统领五千精锐!

而错过这次东征,下次再靠厮杀晋爵,又要等何时?

可不等魏延发言为自己争取随军出征的机会。

刘琦也见到了魏延的懵逼,但没再多解释,而是抬手沉声道:“诸将听令!”

堂下文武瞬间绷直身体,甲胄碰撞声整齐划一,连呼吸都缓了缓。

方才议事厅内还带些议论轻松的氛围,瞬间变得肃穆,每个人都盯着刘琦,等着接令。

“魏延!”刘琦高声念名。

“末将在!”

魏延猛地抱拳,声音里还带着几分未散的懵意,但却不敢有半分懈怠。

“命你统领五千江陵营,总揽江防城防,重点镇守粮库、码头与军械库!”

“若无我手令,一粒米、一套甲胄皆不许调动!”

刘琦的声音,在堂内里回响。

闻言魏延身躯僵了僵,心里那是千百个不愿,可看着刘琦严肃的神色,魏延也不敢抗命,“末将……领命!”

刘琦点头,目光转向一旁沉静的徐庶,语气缓和下来,:“元直。”

徐庶躬身:“主公。”

“父亲已许我自行任免属官,今日便任你为江陵长史,主掌全城民政,另兼军师佐理,参赞军务谋划!”

刘琦话锋一转,特意看向魏延,声音沉了几分,“文长,你记着,若需调兵外出,当与元直协商,共定对策,且不可擅自做主!”

魏延愣了愣,虽觉得武事要跟文官商量有些别扭,但想起刘琦的严令,还是硬着头皮补了句:“末将……明白!”

徐庶亦沉声接话:“主公放心!庶必守好民政、参透军务,与文长好好协同,绝不让江陵出半分差错!”

刘琦此举,绝非不信任二人。

魏延掌兵、徐庶掌政,分立又需协同,既能防一方权力独大生乱,又能互相补漏。

魏延勇烈却易冲动,徐庶沉稳且有战场经验,彼此商量着来,恰好能避短扬长。

这不是单纯的御下手段,更是上位者的周全。

若魏延独掌兵权,易遭世家猜忌或自身行差踏错。

若徐庶独掌民政,也难扛外敌压力。

这般制衡,既是护江陵根基,也是护这两位心腹能长久安身。

安排好留守江陵人选后,刘琦点兵继续,此次东征兵力一一明确:

刘琦亲率襄阳营五千、江夏郡兵三千、长沙水师三千,以及习家、庞家等世家贡献的私兵部曲三千,合计一万四千人。

黄忠麾下三千水师斗船三百艘、楼船十五艘,已经提起出发看。

诸葛亮、庞统为随军军师。

大军将从江陵港出发,顺江东下,直扑江夏郡治沙羡。

众将得令,纷纷离去准备。

至于庞统为何会出现在刘琦麾下,那就要说回,刘琦接到刘表回信那一天了。

看完刘表回信后,刘琦正在书房与诸葛亮商议水师进兵路线,而这时庞统不请自来。

庞统此番不请自来,实则早有铺垫。

此前刘琦宴请江陵世家,庞越见刘琦待人谦和、又有破孙策的实绩,第二日便特意领着庞统上门拜会。

而刘琦本就是后世来者,“卧龙凤雏,得一可安天下”的千古名句早刻在心里,怎会不知庞统的分量?

初见时,庞统身材矮胖、面容粗黑丑陋,果如史记中所载那般“其貌不扬”。

但刘琦却半分没有流露轻视,反倒快步上前,亲手引庞统入座,交谈时语气谦和:“士元凤雏大名,琦早有耳闻,今日得见,幸甚,幸甚。”

彼时庞统年纪尚轻,“凤雏”之名虽在士林间传得响,多是文人同道相互推崇,而真正手握实权人物对此名头往往皆是嗤之以鼻。

若不是庞统乃庞家子弟,早就有人上门领教一下庞统担不担得起凤雏之名。

如今刘琦身为刘表长子,手握数万大军,加之津乡大破孙策,名动荆襄,一扫往日软弱长公子之名。

却对庞统这般礼贤下士,连半句提及容貌的话都没有,反倒一开口就问“士元看江东水师若来犯,江陵当如何布防”,句句都往庞统最擅长的谋略上引。

刘琦这般看重才学、不重皮囊的姿态,让庞统心里瞬间热了。

庞统本就憋着股劲想寻个能施展抱负的明主,此刻见刘琦这般人物,哪还按捺得住?

只觉眼前这位长公子,比那些空有门第、不重实务的世家强出百倍,投效之意,当场便在心里扎了根。

随后二人相谈甚欢,从津乡战策聊到江夏水道,默契渐生。

刘琦其实早察觉庞统的归心之态,却没当场开口招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