东宫内,苏浅雪步履匆匆地穿过九曲回廊,手中紧握着一封密信,指节因用力而微微发白。看小说就来m.BiQugE77.NET这位太子妃虽出身将门苏氏,却以智谋著称于宫中,是太子身边最得力的谋士。
"殿下!"她推开书房门,见太子正烦躁地踱步,地上散落着破碎的瓷片,"北疆八百里加急,赵元朗在铁壁城大肆清洗,我们的眼线损失惨重!"
太子方弘猛地转身,眼中布满血丝。他一把夺过密信,越看脸色越是铁青,最后狠狠将信纸摔在地上:"好个赵元朗!竟敢动本宫的人!还有那个李氏,成事不足败事有余!"
"殿下息怒。"苏浅雪冷静地拾起密信,仔细收好,"李氏一族被连根拔起,赵元朗还给她安了个叛国的罪名。如今我们在北疆的耳目几乎全断,当务之急是要弄清楚铁壁城的真实情况。"
太子猛地一拍桌案,震得笔墨纸砚齐齐跳动:"还有什么好查的?本宫这就去面见父皇,请旨发兵,以谋逆之罪捉拿赵元朗!"
"不可!"苏浅雪急忙上前拉住他的衣袖,"殿下三思!赵元朗镇守北疆多年,在军中威望极高。若无确凿证据就动他,只怕会激起兵变。况且..."
她压低声音,美目中闪过一丝忧虑:"陛下最近对殿下已生疑心,昨日容妃宫中之事虽侥幸过关,但难保陛下不会暗中调查。此时贸然动手,实为不智。"
太子烦躁地坐下,揉着发痛的太阳穴:"那你说该如何?难道就任由赵元朗在北疆为所欲为?"
苏浅雪沉吟片刻,眼中闪过睿智的光芒:"当务之急是请李尚书过来商议。他是李氏的族兄,又在户部任职,对北疆事务最是了解。而且..."
她走到窗前,望着远处宫殿的飞檐:"李尚书在朝中经营多年,门生故旧遍布六部。有他相助,我们才能与赵元朗抗衡。"
太子立即会意,命心腹太监秘密去请李淳。
不多时,户部尚书李淳匆匆赶到。这位年过五旬的老臣听闻族妹出事,早已心急如焚,额头上还带着细密的汗珠。
"殿下!娘娘!"李淳跪地行礼,声音带着几分颤抖,"北疆之事,微臣已经知晓。赵元朗这是要造反啊!他不仅污蔑我族妹叛国,还将我李氏在铁壁城的产业尽数查封!"
苏浅雪亲自扶起他:"李尚书稍安勿躁。本宫问你,赵元朗此番动作,所凭为何?"
李淳咬牙切齿:"据说他找了个江湖郎中作证,污蔑我族妹与胡人勾结。这分明是栽赃陷害!微臣敢以性命担保,李氏一族对朝廷忠心耿耿!"
"证据呢?"太子急问,"赵元朗可有什么真凭实据?"
"这..."李淳语塞,擦了擦额角的汗,"据说有些往来书信,但必定是伪造的!赵元朗这是要杀人灭口!"
苏浅雪在殿内缓缓踱步,裙裾曳地无声。忽然,她停下脚步,眼中精光一闪:"既然赵元朗说李氏叛国,那我们就反告他拥兵自重!"
她转向太子,语气坚定:"殿下可还记得,去年赵元朗曾以防御胡人为由,请求增兵三万?当时陛下未准,他却私自扩编军队。这可是大忌!"
太子眼睛一亮:"不错!父皇最忌武将拥兵自重。若是告他蓄养私兵、图谋不轨..."
"正是。"苏浅雪成竹在胸,"我们还要参他勾结江湖术士,在铁壁城作威作福。那个叫方远的,就是最好的证据!一个来历不明的江湖郎中,竟能得授铁壁令,这不是结党营私是什么?"
李淳连忙附和:"娘娘英明!微臣在兵部有几个故交,可以查到赵元朗私自扩军的证据。另外,御史台的张御史欠微臣一个人情,明日早朝便可上奏弹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