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二十四章 应该发扬光大
师爷在朱棣的眼里,没有什么能力。看最快更新小说就来Www.Biquge77.Net
另一方面,他在乎进士之名。
没进士之名却当官,天下谁会服气?
“你瞧不起那些师爷?”
“既然如此,你不应该跟我待在一起。”
“你还是离开吧!”
凌峰说道。
听到凌峰的话,朱棣十分惭愧。
“凌先生,对不起!”
“刚才是我失言了!”
“那些师爷,我只是觉得他们没功名。”
“即便让他们当官,百官和老百姓也不会服气。”
“只有功成名就的人才可以当官。”
“几百年来都是这样的规矩。”
朱棣把心里的担忧说了出来。
“他们没有功名,不可以直接给吗?”
“非常简单。”
“下次科举考试,还有两年时间。”
“朝廷可以直接下旨,让那些人来京参加科举考试。”
“教材朝廷发放,所有费用一律报销。”
“他们参加科举之后,不就获得了功名?”
凌峰说道。
“这计策实在是妙啊!”
“朝廷给他们发放教材,报销所有费用。”
“而且还有两年的时间学习。”
“这样的好处,他们怎会拒绝?”
朱棣道。
参加科举考试的人,自古以来都是自费。
这件事情一旦成功,华夏历史上就是首例。
朝廷虽然花费很多钱财,但以后的回报也十分巨大。
凌峰看着朱棣,欣慰的点了点头。
师爷之间的素质,虽然良莠不齐。
但经过一定的筛选,也能找出真正的有用之才。
基层的一些事务,都是师爷进行处理。
他们识字,且熟读法律和儒家经典。
因为没有钱财,才没参加科举考试。
“经过道府比例进行选拔,绝对可以得到执政方面的人才。”
“科举的问题,不就暂时解决了吗?”
“但这种方法,也不可以长久下去。”
“如果真想选出人才,大明必须进行更加深层次的科举变革。”
凌峰说道。
对师爷进行选拔,只是一时的权宜之计而已。
……
太白酒楼二楼。
“从全国各地的师爷中,选拔治国人才?”
“这个办法真的可以?”
朱元璋呢喃道。
如此大胆的想法,他从来没有听说过。
想法虽然大胆,但成本也不是很高。
关键可以立即实施。
“父皇,他们真可以治国吗?”
朱标说道。
“应该可以!”
“科举之前选拔出来的那些才子,他们五谷不分、五体不勤。”
“最基本的常识都不懂,还怎么治国?”
“师爷最了解基层百姓。”
“让他们来治国,绝对可以提出对百姓有利的政策。”
朱元璋说道。
“父皇,即便如此,这样的先例之前也没有啊!”
“如果贸然实施,天下的士子会反对的。”
朱标说道。
“以前怎么没有先例?”
“李善长当年跟随我之前,不是做了几年的事业吗?”
“现在他不也成了韩国公?”
“刘伯温曾经不也当过元朝的御史吗?”
“后来赋闲在家,当地许多老百姓都找他做过师爷的工作。”
“大明的两位支柱,他们没有师爷的背景?”
朱元璋说道。
“这……”
朱标愣了愣。
李善长和刘伯温,还真是有做过师爷的背景。
“不过,父皇,天下的师爷,不可能都和他们两人一样。”
朱标说道。
“正是因为如此,科举才能选拔出更加合适的人才。”
“绝大多数的师爷虽然只会处理鸡毛蒜皮的事情,没有治国的能力。”
“但是,朕相信!”
“他们之中,定有一些高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