自从双方父母见面的具体事宜被周砚深一手包揽过去,并告知她“一切有他,你安心工作”之后,林窈便真的将全部心思都扑在了课题上。看小说就来m.BiQugE77.NET
她知道,这是他体贴的方式,她也乐得轻松,将这份体贴转化为工作的动力。
在社科院,林窈几乎将全部精力都投入到了“数据要素流通效率”这一块的指标构建中。
组长老秦为人严谨,要求极高,一个指标的定义、理论依据、数据来源、测算方法,往往需要反复推敲,直到找到最精准、最科学的表达。
这天,林窈将自己关于“数据壁垒系数”的初步构建框架提交给老秦审阅。
老秦戴着眼镜,对着电脑屏幕看了许久,手指时不时在桌面上敲击几下,终于开口:“小林,你这个关于‘数据壁垒系数’的设想,角度很新颖,确实抓住了当前数据流通中的一个核心痛点。”
他话锋一转,指向屏幕上的一个公式,“但是,这个测算方法还需要再细化,不能简单地用几个部门的数据共享率加权平均。你必须充分考虑不同部门、不同业务系统之间数据的异构性、标准不统一的问题,这其中的障碍是结构性的,不是简单的量变。”
“秦老师您说得对,是我考虑不够周全。”林窈虚心受教,立刻拿出随身携带的笔记本记录要点。
同时大脑飞速运转,提出修正思路,“我考虑是否可以引入相似度匹配算法,先对异构数据进行初步的关联度分析,再结合障碍度模型,量化不同标准、不同格式带来的流通阻力。可能需要构建一个多层次的评估体系,而不是单一指标。”
老秦听完,镜片后的眼睛亮了一下,点了点头,语气里带着难得的赞许:“嗯,这个思路方向是对的,更具有操作性,也更贴近现实复杂性。你先按照这个方向做下去,遇到具体的技术实现问题,我们随时再讨论。”
“好的,秦老师,我明白了。”林窈认真应下。
午休时,张巧凑过来,看着林窈屏幕上那些密密麻麻的公式、代码和初步构建的多层次评估体系框架,咋舌道:
“窈窈,我现在听你跟秦老师讨论工作,都感觉像是在听天书,节奏太快了!不过秦老师居然没训人,还跟你讨论得这么深入,可以啊你!看来秦老大这关,你算是过了。”
林窈从复杂的模型中抬起头,揉了揉有些发涩的眼睛,端起水杯喝了一口,笑了笑:“秦老师就是要求严格,说话直接,但思路清晰,跟他确实能学到很多硬核的东西。慢慢摸索,总能跟上节奏的。”
快下班的时候,林窈收到了周砚深的微信。
【晚上在外面吃饭,介绍几个朋友给你认识。地方定在‘静苑’,预计七点半开始。你如果饿了,可以先吃点东西垫一垫。】
看到是要见他的朋友,林窈心里微微一动。
这意味着,他将她正式带入他更核心的社交圈了。
她既有些紧张,更多的却是开心和重视。
她看了眼时间,还早,便回复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