市发改委的小会议室里,气氛比林窈预想的还要严肃。看小说就到WwW.BiQuGe77.NEt
椭圆形的会议桌旁,坐着市发改委、工信局的几位处级干部和专家,以及专班的负责人。主位空着,但旁边坐着周砚深的秘书陈默,代表着书记的关注。
林窈坐在汇报席上,面前放着精简过的PPT和厚厚的数据底稿。她能感觉到来自各个方向的目光,好奇的、审视的、甚至带着些许不以为然的。
毕竟在其他人看来,她太年轻,资历太浅,来自最基层的区局,却要在一个由市级部门专家组成的会议上,阐述一个颇具颠覆性的观点。
她深吸一口气,目光不经意间扫过门口,心脏猛地一缩——
周砚深的身影出现在门口,他没有惊动任何人,只是悄无声息地走进来,在靠墙的一个不起眼的座位坐下,陈默立刻将一份材料递到他手中。
他来了。他竟然亲自来了!
一股更大的压力瞬间笼罩下来,林窈甚至能听到自己血液流动的声音。但奇怪的是,当她的目光与周砚深那沉静无波的眼神短暂接触后,一种破釜沉舟的勇气反而油然而生。
研讨会开始,先由发改委的同志介绍了对该产业链的常规调研情况,观点比较宏观,与林窈材料中提到的“隐性堵点”关联不大,甚至有些结论是相悖的。
几位专家随后发言,大多围绕着既有的政策框架和普遍认知进行讨论,对林窈提出的“数据穿透分析”方法,虽未直接否定,但语气中多带着保留意见。
“小林同志的想法很新颖,不过嘛,我们现有的统计体系和数据来源,可能还支撑不起这么精细化的分析……”
“隐性堵点这个提法很有意思,但如何量化、如何验证,是个难题啊。”
“区域经济的复杂性,不是几个模型就能概括的……”
质疑的声音,在意料之中。
轮到林窈做主要阐述时,整个会议室的目光都聚焦在她身上,包括墙角那道存在感极强的、冷静的目光。
她站起身,走到投影幕布前,没有急于辩解,也没有怯场。她打开PPT,屏幕上是简洁清晰的图表和数据模型框架。
“感谢各位领导的提问和专家的意见。”她的声音清晰,带着一种经过刻意训练的平稳,“正如各位所言,隐性堵点的确难以量化。我尝试做的,并不是创造一个完美的模型,而是利用现有可获取的、但可能未被关联起来的数据,进行一种‘侦查式’的分析,寻找异常波动的信号。”
她开始展示她的分析路径。她没有空谈理论,而是直接切入那个具体的案例。
她展示了如何将工商注册信息中的企业股东关联数据、税务部门的增值税发票流向数据、海关的进出口报关数据,甚至电网公司的企业用电数据,进行交叉比对和关联分析。
“大家请看,这是该产业链上游A类企业的集群分布和它们的开票对象热力图……表面上,供应关系是分散的。但当我们引入股权关联图谱后……”她切换幻灯片,屏幕上出现了一张复杂但清晰的关系网络图,“可以发现,超过60%的A类企业,其核心零部件实际上高度依赖图中这个中心的B公司,或者与B公司关联控制的几家企业。”
会场里响起一阵细微的议论声。
“再看物流数据,”林窈继续,切换下一张图,那是基于发票地址和物流信息模拟出的货流路径,“由于这种隐性的供应集中,导致原材料和半成品需要经历多次、迂回的运输,无形中推高了整个区域的物流成本,这是我们之前宏观分析中未能捕捉到的‘隐性成本’。”
她一层层剥开数据,逻辑严密,环环相扣。每一个结论都有清晰的数据来源和推导过程支撑,如同一位经验丰富的外科医生,用手术刀精准地解剖着复杂的肌体,将隐藏最深的问题暴露出来。
她甚至现场演示了一个简化的数据模型,模拟了如果打破这种隐性垄断,引入新的供应商后,可能带来的物流成本下降和产业响应速度提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