夏夜闷热,朝阳小区居民刘德昌家的客厅里,吊扇吱呀作响,几个抵制强拆的小区居民聚在这儿商量对策,小小的客厅里不时响起此起彼伏的抱怨声。看小说就到WwW.BiQuGe77.NEt
茶几上,《违法建设限期拆除告知书》被台灯照得发亮,红色印章刺得人眼疼。
“下周就要来强拆?”
刘德昌的手指重重敲在告知书上,这位退休的机械厂车间主任,在朝阳小区住了二十多年,说话依旧带着当年管车间的威严。
得知小区改造要拆除违建,刘德昌立刻坐不住了,迅速组织起了一支“维权队伍”,不仅带着大家去信访局告状,还建立了微信群,方便联系。
“我这二十平米的小院,前前后后花了八年时间打理。那些花花草草,还有从厂里带回来的老零件,说没就没了?政府根本不考虑我们的感受!我们这些老家伙的心血就要白费了?”
他指向窗外,铁栅栏围起的小院里,葡萄藤沿着木架攀爬,机床零件改造成的花盆错落有致,那是他引以为傲的“晚年乐园”。
坐在沙发边缘的李桂芳立刻接话,她经营着小区门口的便利店,向来以“热心肠”闻名,日里谁家有点琐事都爱找她帮忙,一来二去在小区积攒了挺高的人气。
此刻,她声音带着哭腔说道:“可不是嘛!我那仓库堆着三个月的货,违建打通的围墙口子,是为了进货方便。咱们在这儿住了大半辈子,好容易有个能放东西的地方,现在说拆就拆,以后东西放哪儿?政府改造是好事,但也不能不顾咱们小老百姓的难处啊!”
她边说边抹眼泪,心里盘算着仓库里积压的货物,一旦拆除,损失难以估量。
角落传来翻动纸张的声音,退休老教师吴东明扶了扶老花镜。
他曾是县一中语文教研组的组长,退休后,他以“发挥余热,辅导孩子”为由,在顶楼违规加盖了一层简易板房,开设了小型补习班。
板房用彩钢板搭建,楼梯直接焊接在楼体外墙,每逢大风天气便发出吱呀声响,物业多次提醒存在安全隐患,他却置之不理。
“我义务给孩子们补课,没收过一分钱。”
他的语气很激动:“现在政府要拆了这地方,孩子们以后去哪儿学习?那些说板房有安全隐患的人,根本不懂我加固了多少次!”
刘德昌从桌子上拿出一叠标语横幅,说道:“咱们光嘴上说没用。我建的微信群里现在有三十多人了,明天早上,咱们去县政府门口举牌子,就说拆除程序不合法。”
他推了推身边的李桂芳:“你人脉广,发动便利店的老顾客帮忙转发消息,把舆论闹起来。”
吴东明掏出钢笔,在便签纸上快速记录:“我联系几个退休教师群体联名写信,从教育公益的角度施压。”
三人围坐在一起,开始制定详细的计划。
刘德昌用车间排产的方式,将抗议行动拆解成时间节点:明早七点集合,八点递交联名信,十点同步网络发声。
李桂芳翻出顾客登记簿,标注出能帮忙的住户。
吴东明则修改着联名信的措辞,斟酌每一个字句的感染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