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三场是策问。看小说就来m.BiQugE77.NET
这是府试的重头戏,题目直接关乎现实政治。今年的题目是:“论漕运之利与弊及改良策”。
漕运关系国家命脉,涉及河道治理、运输效率、吏治腐败、民生负担等复杂问题,极难作答。
多数考生只能泛泛而谈“利在通漕,弊在耗资”的老生常谈,提些“整顿吏治、爱惜民力”的空洞建议。
考场内一片愁云惨淡,叹息声、挠头声不绝于耳。这题太难了!
林闲看到题目,却是精神大振!这可是他的强项!结合前世见识和此生观察,他思如泉涌,提笔直书,破题便石破天惊:
“上峰此问,完全契合本人之前提到的【猪何以长膘】论题——光喂食不防疫,猪要瘟;光防疫不喂食,猪要瘦!漕运亦然,乃国之血脉,通则强,堵则衰,腐则亡!”
通篇用管理学的视角,将漕运比作“物流供应链”,犀利指出三大核心弊病:
1. “河道淤塞如血管硬化”:强调疏浚和维护的常态化、专业化,建议设立“河道养护专项拨款”,引入民间资本,按照投资比例收取漕运分红。
2. “漕粮损耗如仓鼠偷粮”:直言层层盘剥、损耗惊人的现状,提出“定额包干、超额赔偿”的量化考核制,并建议尝试“漕粮折银”局部试点,减少实物运输环节。
3. “役夫苦累如牛马”:体恤民艰,建议改革徭役,部分工种可“以银代役”,并改善役夫待遇,“让人活得像人,才能干好活”。
最后林闲总结道:“故治漕如养生,须通络(疏浚河道)、祛邪(反腐)、固本(体恤民力),三者缺一不可。若能以商道补官道,引入活水,则漕运可焕新生,利国利民!”
这份卷子,观点犀利比喻大胆,建议具体可行,完全跳出了八股策论的窠臼,宛如一份超前的“漕运改革方案”!
李知府当即拍板通过,但考虑到本次学政在府驻地督学,他很有情商的没定名次,将这些通过的试卷送到主考官学政周大人案头。
一个时辰后。
“都是些什么玩意!”
学政大人此刻正为本次府试整体答卷的平庸而感到些许失望。
他随手拆开被知府刻意压轴放下面的林闲试卷,初看破题那句“猪何以长膘”的比喻时,眉头顿时拧成了麻花,差点直接把卷子扔出去!
“胡闹!府试策问何等严肃,岂容如此市井俚语玷污!”
他强忍不悦,耐着性子往下读。
然而读着读着,他的脸色开始变化。
从最初的愠怒,转为惊愕,再到沉思,最后竟忍不住用手指轻轻敲击桌面,发出有节奏的“笃笃”声。
“河道淤塞如血管硬化……须专业疏浚,引入民资……漕粮损耗如仓鼠偷粮……须定额包干,尝试折银……役夫苦累如牛马……须以银代役,改善待遇……”
学政喃喃念出文中要点,眼中精光越来越盛。
这比喻虽粗俗,但一针见血!
建言虽胆大包天,却直指核心弊病!”
尤其是读到“治漕如养生,须通络、祛邪、固本……以商道补官道”的总结时,学政猛地一拍书案,霍然起身!
“妙!妙极!妙不可言!”
他激动地在房内踱步,声音带着难以抑制的兴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