岳洋手持情报,快步走进皇庄客厅,躬身禀报:“殿下,李芳部急报。看小说就到WwW.BiQuGe77.NEt扬古利率三万大军攻破居庸关,正南下昌平!”
朱慈烺的目光瞬间落在沙盘上“天寿山”的位置,眉头紧锁:“昌平是皇陵所在,一旦失守,列祖列宗的陵寝恐遭破坏。”
岳洋有些不解,连忙追问:“殿下,昌平驻有重兵,天津总兵巢丕昌也已奉命驰援,按理说应能守住吧?”
“守住?”朱慈烺冷笑一声,语气带着不容置疑的笃定,“若本宫猜得不错,巢丕昌那厮恐怕早已打定主意不战而降,昌平撑不了多久。传本宫命令,卫队立即生火做饭,备好行装,三个时辰后出发,进驻天寿山!”
岳洋心头一震——自大明与建奴交战以来,虽有将领投降,却从未有总兵一级的高官屈膝,难道巢丕昌要开这个先例?
可朱慈烺此前的预言屡屡成真,他不敢有半分质疑,当即领命:“喏!臣这就去通知周将军!”
朱慈烺望着沙盘,眼神凝重。
他清楚记得,历史上建奴第四次入关时,正是巢丕昌投降,导致昌平城破、皇陵被焚。
如今只是攻城的建奴将领从阿济格换成了扬古利,他不信建奴会放弃劫掠皇陵的机会。
但他绝不会傻到用东宫卫队的一千人去硬拼三万建奴,天寿山地势复杂,正好适合打伏击,只要守住这里,就能截断建奴的退路,让扬古利这路人马插翅难飞。
至于阿巴泰与阿济格的另外两路大军,他只能寄希望于那些勤王总兵。
尽管他心里清楚,那些人大概率只会远远观望,根本不敢与建奴正面对抗。
七月十五日,扬古利的大军兵临昌平城下。
城墙上的明军本还在奋力抵抗,可没过多久,城门突然大开。
城内两千朵颜兵率先倒戈,打开了城门。
天津总兵巢丕昌更是连抵抗的样子都懒得做,直接带着亲兵出城投降,跪在扬古利马前,奴颜婢膝。
“哈哈哈!明狗果然不堪一击!”扬古利勒住战马,看着跪地求饶的巢丕昌,眼中满是嘲讽。
昌平城内的官员却没有像巢丕昌那样屈服。
守备咸贞吉、训导常时光、学正解怀亮、吏目郭永、判官胡惟忠、守陵太监王希忠、保定通判王愚、户部主事王一桂……
这些平日里手无缚鸡之力的文官,此刻却拿起了刀枪,带着数百忠于大明的士兵,与建奴展开巷战。
“杀一个够本,杀两个赚一个!宁死不降!”
咸贞吉手持钢刀,身上已经多处负伤,却仍在奋力砍杀建奴。
常时光则带着学子们,用桌椅堵住街道,向建奴投掷石块、箭矢。
可实力悬殊太大,明军很快便寡不敌众。
咸贞吉力竭战死,常时光被建奴乱刀砍死,王一桂抱着户部的印信,跳进了火海……
数百名忠勇之士,无一人投降,全部战死在昌平城内。
消息传到京师,皇极殿内一片死寂。
崇祯拿着战报,双手颤抖,脸色铁青:“巢丕昌!朕竟养了这么一个卖国贼!建奴都打到家门口了,他不战而降,还有何颜面见列祖列宗!传旨!灭巢丕昌九族!”
满朝文武低着头,无人敢应声。
他们谁也没想到,重兵把守的昌平会如此轻易失守,更没想到第一个投降建奴的总兵,会是巢丕昌。
以往那些动辄弹劾、争吵不休的言官,此刻也哑口无言。
他们既拿不出退敌之策,也没有战死的勇气,只能在沉默中承受崇祯的怒火。
“你们平时不是很能吵吗?”崇祯看着群臣,语气带着浓浓的失望,“弹劾锦衣卫、逼宫废太子,你们一个比一个积极,如今建奴杀到京畿,你们怎么不说话了?还有你们这些勋贵!国朝养了你们两百年,难道就眼睁睁看着建奴烧杀抢掠?”
勋贵们个个面红耳赤,却仍无人敢站出来。
他们久居京城,养尊处优,早已不是当年能征善战的武将,别说领兵出战,恐怕连刀都提不动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