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走访了这么多只队伍,只有你这队伍还没有出现百姓饿肚子的情况。看小说就到WwW.BiQuGe77.NEt”
“这次的小麦如果能成功,过几个月的春小麦的种植,全县就有盼头了,所以我在此代表全县的百姓拜托大家了。”县长黄山拱手向余不元等人拜托道。
黄山最近几个月因为粮食短缺的问题几乎愁白了头。整个华北地区粮食短缺严重,从其他地方调来的粮食有限,主要还得靠当地地区自给自足。在他一筹莫展之时,余不元闯进了他的视线。
一个憨厚本分的庄稼人,为了全队的生计单枪匹马跑到他办公室,最开始他以为又是一个张嘴和他要粮的,没想到他直接提出了应对干旱环境下的耐旱小麦的思路。
经过了解黄山发现,余不元所在的生产队发明了种植高梁的新技术,“一种两收”技术。不仅两个月就收货了一批早生季粮食衔接粮仓无量的现状,而且在快成熟的再生季粮食时就考虑后面高粱收完后地里的种植种类,确保地里的衔接。
刚才他看了粮仓里的粮食,也参观了各家院子的储粮。如果这批耐旱小麦能顺利的产出,那么衔接到下年的高粱,他们就不会饿肚子,那么这个成功的案例全县推广,就能保证明年在如此极端天气的情况下的温饱问题。
众人听看这席话都斗志昂扬,纷纷表达了种好小麦的决心。余不元拿出小麦种,展示给县长看,“您看,这是买回来的小麦。”县长手捧着小麦种,粒粒饱满圆润,“没错,是好种。”
“县长,那我们就出发了?”余不元迫不及待将种耐旱小麦的技术传授给乡亲们。在得到县长同意后,众人背着麦种,带上工具,一行人浩浩荡荡往地里去了。
余不元手把手将他在农科院学到的技术恨不得一股脑都倒出来,众人也听得很认真,纷纷动手开始实践,余不元从旁指导。
经过一上午的实践后,人人掌握了耐早小麦的种植技巧。黄山看到整个过程,也开始对耐旱小麦充满了信息。
在县长快离开的时候,余不元按照官淑兰的吩咐,亲自和县长说起自产证的事。余不元按照正规手续将自产证申请报上去,前后跑了快三个月了一直没办下来,拒绝的原因五花八门,拒绝的理由含糊不清。
余不元知道这是因为国家政策上不允许。但官淑兰和她说目前的计划经济已经严重影响国家发展,取缔是必然的结果,只是需要一个缓慢的过程。这个过度阶段还是看各个地方政府的松紧程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