黑白小说网 > 拥兵三十万,我东北军誓死抗战! > 第91章 烈士陵园

几天后。最快更新小说就来Www.BiquGe77.NeT

马鞍山南坡。

春寒还没褪尽,烈士陵园里残雪堆在青石板墓碑的缝隙间,松树枝头挂着的冰棱被风一吹,“滴答”落在冻土上,像是谁在轻声啜泣。

木质牌坊立在陵园入口,“东北忠魂”四个黑字被雪浸得发沉,两侧挽联“铁血守黑土,英魂护河山”在风里微微晃动。

上午9点,一辆黑色轿车停在牌坊外。

张汉卿披着件黑色棉大衣,没戴军帽,头发被风吹得有些乱,下车时脚步放得很轻,像是怕惊扰了什么。

王以哲和黄显声跟在身后,警卫员手里捧着个木盒,里面装着金粉、狼毫笔和调色碟——那是给墓碑描金用的。

陵园里已经站了不少人。五十名装甲师士兵列队肃立,肩上的积雪没掸,手里握着白菊,枪托在冻土上戳出整齐的印子。

外围挤着数十名烈士家属,多是老弱妇孺,有的手里攥着自家缝制的布花,布面上还留着针线的毛边。

见张汉卿过来,人群瞬间静了,只有风刮过松枝的“簌簌”声。

“先给纪念碑鞠躬吧。”

张汉卿低沉的声音传到每个人耳朵里。

他率先走向陵园中央的青灰色纪念碑,碑上刻着“东北军抗战阵亡将士之墓”,基座的“1931年3月奉天保卫战”几个字,被红漆描过,格外醒目。

士兵代表捧着花圈上前,松枝白菊扎成的花圈,挽联上“为家国捐躯,虽死犹荣”在残雪映衬下,显得格外沉重。

张汉卿弯腰,深深鞠了三次躬。

起身时,他看着碑上未刻完的留白——那里本该刻满烈士的名字,却有不少位置只标着“东北军某部将士”。

黄显声在旁轻声解释:“有些弟兄牺牲时找不到遗体,无法确认姓名,后续我们会接着查,一定给他们补上。”

张汉卿点点头,没说话,只是指尖轻轻碰了碰碑面,冰得刺骨。

从纪念碑往后,墓碑按部队分区排开。

张汉卿径直走向装甲师的区域,第一块就是赵长风的墓碑。

青石板上刻着:“赵长风1900-1931,装甲步兵1团1营副营长,3月8日于三道岗阵地发射信号弹指引炮火,与敌同归于尽”。

他蹲下身,手指拂过“信号弹指引炮火”几个字,像是在摸一块滚烫的铁:“赵营长,你要的炮火覆盖很准,鬼子第二师团全灭了,你没白等。”

旁边紧挨着的是许昌明的墓碑,碑上刻着“许昌明1902-1931,航空师飞行员,3月8日空战击落东瀛九二式战机一架,后与第二架敌机相撞牺牲”。

王以哲在旁补充:“小许的战机残骸找到了,我们已经整理好遗物送给他家人了。”

张汉卿“嗯”了一声,声音有些发哑:“是个好样的飞行员,有骨气!”

再往前走,王大壮和李二柱的墓碑并排立着。

“王大壮1901-1931,134连2排排长,3月8日战壕战拉响手榴弹与敌同归于尽……”

“李二柱1903-1931,134连士兵,3月8日以轻机枪歼敌6名,后中弹牺牲”。

牺牲的烈士,大多都是1900年以后出生的00后,其中不少比张汉卿还要年轻,此时已经沉眠大地。

一位白发老妇正蹲在李二柱的墓碑前,把布花放在碑脚,见张汉卿过来,连忙起身。

张汉卿扶住她:“大娘,您是二柱的母亲吧?”

老妇点点头,眼泪掉在衣襟上:“是,俺儿说,他最想干的事就是上阵杀敌。”

“该描金了。”张汉卿叹口气,直起身,对警卫员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