黑白小说网 > 拥兵三十万,我东北军誓死抗战! > 第64章 爱因斯坦亲临

“他在外面,天高皇帝远,万一惹出什么祸事,反倒不好收拾。最快更新小说就来Www.BiquGe77.NeT放在眼皮子底下,才稳妥。”

刘鸣九心中一凛,顿时明白了少帅的深意。

这不是念及亲情,而是更高明的掌控之术。将潜在的威胁置于可控范围之内,远比让他游离在外成为不可预知的隐患要聪明得多。

“是!我明白了,这就去安排,必定办得稳妥。”刘鸣九心悦诚服地答道。

“嗯,去吧。专家大院和铸卿的事,都抓紧办。”张汉卿摆摆手,结束了这次谈话。

看着刘鸣九离去的身影,张汉卿独自站在暮色中。

眼前的专家大院灯火温馨,代表着未来的希望;而那个即将归来的堂弟,则像是阴影中潜藏的一根毒刺。

治国安邦,既要能招揽天下的贤才,也需有驾驭宵小之徒的手段。

……

1930年秋。

阿尔伯特·爱因斯坦在普林斯顿收到了一封来自远东的、措辞极为恳切且报酬异常丰厚的邀请函。

发起人是东北边防军总司令兼东北大学名誉校长张汉卿。

信中盛赞了他的科学成就,表达了东北对现代科学与教育的极度渴望,并诚挚邀请他前往奉天进行短期访问和学术演讲。

所有费用由东北方面承担,并奉上一笔足以令人动心的讲座酬金。

起初,爱因斯坦对前往遥远的远东心存疑虑,但丰厚的酬金以及对一个正在试图现代化的神秘地区的好奇,最终促使他接受了邀请。

他将其视为一次独特的东方之旅和科普活动,并未抱有太多学术上的期待。

12月的奉天城,呵气成霜。

一列专车缓缓驶入站台,月台上早已等候的人群中,除了东北大学吴有训等学界人士,还有两位特殊的客人——

米国《新乡时报》科学版记者怀特与《自然》杂志特约通讯员施密特。

车门开启,阿尔伯特·爱因斯坦那熟悉的身影出现,标志性的银发在寒风中微颤。

东北大学礼堂外的老槐树落尽了叶子,枝桠上挂着的英德双语横幅却透着暖意 ——“欢迎阿尔伯特??爱因斯坦教授”。

“教授,欢迎您。”吴有训上前握手,递上一份装帧精美的《东北科研白皮书》,封面印着“科学无国界”的德文标语。

一位学生代表送上手工绘制的“东北星空图”,详细标注了正在建设中的天文台选址。

爱因斯坦饶有兴致地端详着,对身旁的记者笑道:“这是我见过最具‘热情’的欢迎仪式。”

快门声此起彼伏,怀特在笔记本上飞快记录:“远东军阀以科学之名,展示现代化野心。”

东北大学礼堂内座无虚席。

台下除了师生,还设有“国际观察席”,各国驻奉天领事赫然在列。

爱因斯坦的演讲从相对论的时空弯曲,巧妙延伸到应用层面:“理论需要实践的检验。譬如在东北这样严寒的地区,如何运用物理原理减少能源损耗,本身就是一个有趣的课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