他的手指最终点在地广人稀的察哈尔:“我的意见是:出兵干预,但只调动驻扎在非核心地区的步兵师。看小说就到WwW.BiQuGe77.NEt”
“原本驻防奉天省和所有边境,用于防备东瀛的部队,一兵一卒都不能动!”
“地盘,我们不贪华北精华,只取察哈尔!”
“此地广人稀,仅一百余万人口,与我东四省接壤。拿下它,东四省便与察哈尔连成一片,成为东五省,战略纵深大增!”
“此外,察省治理成本极低,派驻一个旅,最多一个师,足矣震慑地方。如此,我们既增加了实力,扩充了地盘,又未分散兵力,可谓两全。”
这番谋划,既坚持了固守根本的原则,又为东北谋得了实利,在激进与保守之间找到了一条精妙的平衡之路。
张作相闻言,沉吟片刻,率先点头:“此策……不贪功,不冒进,还算稳妥。老夫认为可行。”
元老派见辅帅表态,少壮派见仍有出兵机会且方案务实,双方的尖锐对立顿时缓和下来。
张汉卿见状,顺势说道:“既如此,我们表决。同意此方略者,举手。”
话音刚落,与会要员们几乎全票通过。
定下基调后,厅内气氛转为务实,众人开始你一言我一语地敲定出兵规模、部队序列、后勤保障等具体细节。
……
接下来的一个月。
奉天帅府俨然成了关内各路说客的朝圣之地。
金陵国府的特使前脚刚走,龙城和长安的密使后脚便至,开出的价码一个比一个惊人。
从“华北绥靖督办”到“黄河以北治理权”,优厚的条件几乎能晃花人的眼。
最终,还是常申的代表带来了最具分量的筹码——“夏国陆海空三军副总司令”的实职任命状,以及一份言辞恳切到近乎卑微的亲笔信。
信中,常申不仅以“结束内耗”的大义相劝,更直言不讳当下的困境,几乎是将半壁江山的安危系于张汉卿一念之间。
“汉卿兄,当今天下,能挽此狂澜者,非你莫属啊!”特使的声音带着一丝不易察觉的哀求。
张汉卿摩挲着那份沉甸甸的任命状,心中清明如镜。
特使说得没错,东北军此刻确实立于不败之地。
有榆关这座“天下第一关”在手,真真是“一夫当关,万夫莫开”。
即便他将绝大部分东北军全部投入关内,只留几万精锐守关,关内的任何势力也休想威胁到东北老巢。
这份地理上的绝对优势,赋予了他前所未有的战略主动权。
经过数轮不露声色的谈判拉扯,张汉卿最终做出了决断:
助常申,速定中原!
他深知,这场内战多持续一天,国家的元气便多损耗一分,未来抵御外侮的力量便弱一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