书房内重归寂静。看小说就来m.BiQugE77.NET
张汉卿背靠着冰凉的门板,长长舒了一口气。
他何尝不想对这位忠心耿耿的老叔坦诚相告?那句“民会的会长,其实就是我”几乎冲到了嘴边,又被他硬生生咽了回去。
不能说。至少现在还不能。
并非不信任张作相,而是民会这株幼苗还太脆弱,他力主改革、甚至要逐步削夺元老派实权的真正意图,一旦彻底摆上台面,新老两派之间那层勉强维持的窗户纸便将彻底捅破。
矛盾将从王以哲个人与老派的摩擦,瞬间激化为以他张汉卿为首的改革派与整个旧体系的全面对抗。
当下,稳定高于一切。
让王以哲冲在前面,让矛盾局限在“少壮派将领急于求成”与“老派势力维护传统”的层面。
他作为最高统帅,才能居中进行调和、平衡,在推进改革的同时,最大限度地维持部队的稳定。
大敌当前,东北军犹如行走在万丈深渊边的巨象,既不能不改革,又不能因改革过激而自乱阵脚跌落深渊。
这其中的分寸与火候,需要他小心翼翼地拿捏。
他看了一眼日历,1930年才刚刚开始,真正的惊涛骇浪,还在后头。
……
1月18日。
奉天城的寒意在正午时分稍退。
阳光透过薄云洒在东北航空总局的机场跑道上,将三架银灰色的新机镀上了层暖光。
张汉卿的黑色轿车刚停稳,邢契莘就捧着卷图纸迎上来,眼镜片后的眼睛亮得像淬了火:“少帅!您可算来了,‘游隼’刚做完最后一次调试,等着您验呢!”
张汉卿顺着他手指的方向望去,一架线条流畅、涂装崭新的单翼战机,如同蛰伏的猛禽,静静地停在跑道中央。
铝制的蒙皮在冬日稀薄的阳光下泛着冷冽的寒光。
这便是东北航空工业的结晶——“游隼”式战斗机。
它机头上画着只展翅的黑隼,翼尖微微上翘,比旁边停着的双翼机少了层翼面,倒显出几分“削瘦”的凌厉。
他快步走过去,指尖刚触到机身蒙皮,就觉出不同:“这蒙皮是铝合金的?比之前的帆布硬实多了。”
“对,是您说的轻量化设计!”
邢契莘凑过来,指着驾驶舱前部块泛着冷光的钢板,“按您的要求,这里加了12毫米装甲,能防东瀛的7.7毫米机枪弹。”
“油箱里填了橡胶层,就算中弹,橡胶遇油膨胀能自己封缺口。上次试射时,我们故意打了两发子弹测试,油箱真没漏!”
张汉卿弯腰细看机翼下的两挺重机枪,枪管上刻着细密的纹路,邢契莘立刻解释:“12毫米狂风重机枪,备弹300发每挺,还装了同步器,子弹不会打螺旋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