黑白小说网 > 拥兵三十万,我东北军誓死抗战! > 第52章 一年的发展成果

支撑这庞大军工体系的,是肇州油田这头名副其实的“现金奶牛”。最快更新小说就来Www.BiquGe77.NeT

尽管国际油价有所下降,但在全力生产下,扣除与熊国的分成,每月仍能为东北财政贡献高达400万银元的净利润。

此外,张汉卿利用超越时代的见识,对纺织、烟酒、乃至新兴的汽车产业进行“赋能”,引导其技术革新和市场拓展,使得这些民生行业每月也能贡献近200万银元的税收。

与一年前那个库底跑老鼠的窘境相比,东北的财政收入几乎翻了一番。

“缺钱”这两个字,至少在未来两年,已不再是束缚手脚的枷锁。

经济的宽裕,使得大规模社会改造成为可能。

移民局在这一年中,成功从战乱频仍的关内吸纳了近四百万流民。

这些宝贵的劳动力,如同血液般注入东北广袤的黑土地,将无数荒原开垦成良田。

得益于张汉卿强力推行的低田税政策,新垦区预计从今年起就能实现自给自足并产生盈余。

很难想象,在关内许多地方饥荒蔓延的当下,东北的粮食竟多到吃不完,需要大量售卖到晋豫等省,换取急需的矿产和物资。

两年之内,粮食盈余翻倍,绝非虚言。

随着持续吸纳流民,如今东四省人口已经由之前的3500万增至3900万,预计接下来两个月内将超过4000万。充实的人口一直是工业发展的根基。

金融方面,血脉同样强劲。

在张汉卿的支持下,东北实业银行行长张嘉璈得以大展拳脚,银行资本金雄厚,信贷业务稳健扩张,为整个东北的工业化注入了源源不断的金融活水。

手握充足现金的财政总监王永江,如今走路都带风。他迅速启动了多项关乎长远发展的战略项目:

两座大型现代化水泥厂已破土动工,它们将是未来公路、铁路、国防工事的基石,预计年利可达50-100万大洋。

甜菜产区的现代化制糖厂不仅满足民生,更是重要军需,实行专卖后年利可观。

最关键的“三酸两碱”基础化工厂也已列入计划,这是火药、化肥、纺织的“工业之母”,其战略价值远超盈利本身。

这些产业在张汉卿的蓝图和王永江的高效执行下高速发展,目标明确:最迟1931年初,东北需建立起一套既能赚钱又能自持的工业骨骼,无惧外部封锁。

此外,军事上“旅改师”的宏大的整编计划已基本完成。

除了技术兵种汇聚、尚在全力组建的装甲第一师,东北军的基础作战单位已全面升级为师级编制。

一个个齐装满员、火力配系完善的“师”,取代了过去庞杂的“旅”,成为未来战场上应对挑战的核心拳头。

露台上寒风拂过,张汉卿深吸一口清冷的空气。

一年深耕,根基已固。

此时的东北,已不再是那条随波逐流的旧船,而是装备了钢铁龙骨和强劲引擎的巨舰,准备破浪前行。

下午。

春日的阳光透过讲武堂大教室的玻璃窗,映照在台下百余张年轻而专注的脸庞上。

讲台上,身兼东北军精锐——装甲第一师师长与新民互助会创建人双重身份的王以哲,正以他特有的严谨与激情,讲授着最新的战术思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