黑白小说网 > 修真版大明 > 第四十七章 谨言慎行

明初,内阁大学士由皇帝直接任命。看小说就来m.BiQugE77.NET

但到了明中期,尤其是弘治、正德朝以后——

内阁从皇帝的秘书咨询机构,逐渐演变为拥有票拟权、辅助皇帝处理全国政务的核心权力机关。

其成员的选拔,便成了各方势力角逐的焦点。

若皇帝强势勤政,尚能掌控;

若皇帝年幼、怠政或被蒙蔽,就容易出现如嘉靖朝严嵩那般,通过迎合帝意而长期把持阁权、任人唯亲的局面。

为制约这种风险,平衡朝堂各方势力,“廷推”制度应运而生。

当高级官职——内阁大学士、六部尚书、侍郎、督抚等——出现空缺时,或由皇帝下旨要求廷推,或由九卿、科道官等联名奏请启动。

届时,在京大学士、九卿、六科给事中、各道御史齐聚一堂,公开推举出数名候选人,将名单呈报皇帝,由皇帝从中钦点一人或几人。

理论上,皇帝拥有最终决定权,甚至可以否决整个名单要求重推。

但在实际运作中,皇帝通常会在廷推产生的名单内进行选择,以示对文官的尊重。

待到明末,尤其天启、崇祯元年,党争日趋激烈。

廷推从权力平衡机制,异化为各政治派系,如东林、浙党、楚党、阉党,争夺权力、安插亲信的工具。

推举谁,不推举谁?

且看各方博弈。

此前,因崇祯皇帝闭关近一年,朝政全权交由内阁处理。

在这段特殊时期,以韩爌为首的东林核心,很大程度上掌握了廷推。

许多重要职位的人选,实则由他们几人商议便可决定。

即便温体仁等人不断攻讦,东林党借此优势依然稳坐高位。

反过来说,正是因为他们不断通过廷推,安排东林背景官员升迁,所以才会引来其他派系更加强烈的嫉恨。

按理,建奴临京后,朝廷贬黜处分了一大批官员,内阁应当尽快启动廷推,补全人选。

——陛下出关了。

这表示廷推的主导权不再由内阁掌握。

皇帝重新拥有了对廷推结果的最终否决权,是否启动廷推,也需等待陛下的旨意。

加上接连发生的仙丹拍卖、皇极殿传法……

一系列匪夷所思的事件,使得廷推大事被他们无意间拖延至今。

此刻,被钱龙锡一语点醒,几位东林巨头面上如何不讶?

李标最先开口,试图找到合理的解释:

“腊月年关在即,政务本就清简。即便推出官员,也无太多实务交接。陛下……或许是想等过了年,开了印,再行阁议,举行廷推?”

成基命抚着长须,随众人向宫门方向移动。

“陛下出关以来,除了不经程序,惩处国丈周奎,可曾下过其他重要官员的任免诏书?”

几人仔细回想,很快纷纷摇头。

陛下的大动作仅仅涉及仙丹、传法之事,在常规政务人事上,似乎并未出手。

成基命微微松了口气,压低声音道:

“如此看来,陛下应当还是敬重内阁,遵循祖制的。或许只是时机未到,我等切勿自乱阵脚,妄加揣测。”

“当真是我等多想么?”

钱龙锡却没那么乐观。

他叹了口气,目光扫过身后巍峨寂静的皇极殿,幽幽地问了一句:

“你们可曾留意,皇极殿内,多了几扇屏风?”

李标被问得一怔,下意识道: